AI 整顿职场,比 00 后都狠?先对过时的管理者开刀,招人标准大变,人性化和自组织才是归宿
采访嘉宾 | 李云,致效企业管理咨询创始人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对企业来说,增效是王道!而 AI 正在迅速向着翻倍提升生产力的工具应用方向迭代与变革,文字创作、代码编辑、视频生成... 无一不是其正在攻略的职场赛道。在这样的 AI 时代下,技术工程师们该如何适应?技术团队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又因此正发生哪些变化?适合 AI 时代的团队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
为此,InfoQ 对致效企业管理咨询创始人李云进行了专访,听他聊一聊 AI 时代对技术人的技能需求、技术团队中的成功 AI 实践案例和未来管理模式。在即将召开的 QCon 上海2024_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暨智能软件开发生态展_InfoQ 技术大会上,InfoQ 也邀请到了李云老师来做演讲分享,他将从工程师个人出发,再到团队管理的视角展开,进一步分享个人与团队、人与工作环境、业务与技术整合的体系化技术管理落地之路。
以下为访谈实录,经编辑。
AI 对技术团队的影响
InfoQ:在 AI 的快速发展下,技术团队的日常工作被改变了吗?包括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等这些方面。有哪些成功的实践案例可以分享?受到了哪些影响?
李云: 对技术团队来说,如果工作方向不是 AI,我认为日常工作并不会变,但工作的方法应当有所改变才好。对于软件开发工程师,我认为请 AI 做自己的工作伙伴的行动是要有的,换句话说,在工作过程中用 AI 来帮助自己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以我自己的工作体会,在解决编程问题方面使用 AI 确实有很好的成效,以前需要通过搜索引索去找类似的问题,通过阅读和消化后再来解决问题,现在有了 AI 后直接就能得到代码级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真的非常美妙。还有写代码的过程中,AI 能猜出一些我想写的代码,直接按 Tab 键,一段代码就上去了,根本不像以前那样大部分要自己用手敲出来,编码的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工作流程上,我觉得质量保证方面的工作 AI 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代码审查、重构、单元测试。我自己的实践是,AI 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像有一个编程的导师在身边,以前身边如果没有一个好导师的话,个人的成长会慢得多,现在有了 AI 后,就变成了“一人行必有我师”。项目管理这块,我个人受 AI 的影响似乎不大,所以谈不上体会。
总之,我认为新技术的出现,总可以尝试着去收获一些积极的影响,通过躬身入局,让自己成为趋势的一部分,而不是成为游离在之外的旁观者。否则哪天被新技术颠覆时,自己的职场生存压力就会特别大。
InfoQ:在 AI 时代下,研发工程师们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如何进行个人定位?新的技能需求是什么?
李云: 心态上要对 AI 技术保持好奇,以及通过实践让自己有体感,去探索新的可能。姿态上注意与 AI 的平视,不俯视也不仰视。我用 AI 的一大体会是,AI 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当我能提出更有质量、更有深度和格局的问题时,通常从 AI 那也会有更意外的收获。
定位还是做自己有兴趣和擅长的事,只不过用 AI 来加持。对于大部分不是从事 AI 创业的人来说,摇摆的定位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并不合适。当然,如果你对 AI 有热情,有想法,扎进 AI 去也是可以有的尝试,如果你还年轻的话,那我就更鼓励了,因为你没什么可输的。
在技能上,社会上广为传说的是合适的 prompt 很重要,这与我们编程时想办法解 bug 类似,与写文章时如何构思表达清楚也类似,可以发挥自己的一些创意点。另外,我认为对技能的综合性和广度要求会更高,这样 AI 更能给到我们启发。我自己在写书、编程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然有时也会觉得 AI 就是在胡说八道,这就需要我们有辨别的能力,背后还是依赖咱个人扎实的知识积累。
InfoQ:AI 时代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日益多样化,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团队在选拔新成员时,如何平衡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李云: 我认为对人才要求的多样化可能会体现于应对不确性定问题的能力,就是在有些事没做过,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的情形下,勇敢地借助 AI 这一现代化的工具去尝试。这种面对不确定性的素质更多是一种心理资本,需要个人有应对不确性问题的成功经历。另外,越是在 AI 时代,我认为基础原理性的知识更要掌握得扎实,这是与 AI 共同深度探讨话题的前提。
新时代团队在选拔新成员时,我认为贴合业务发展的需要仍是第一位的,当然发展可以是面向眼前的,也可以面向未来的。这个思路我想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因为虽说如今有很多 AI 焦虑,但聚焦做好手上的工作才能安放好个人与团队的焦虑,只不过多了如何用好新技术的思考维度。至于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平衡,我想这与 AI 没关系,这里的平衡应当是说除了专业技能还得花精力去发展其他的技术,如自我管理、知识管理和业务技能,相比之下,后三者普遍容易被忽视。
InfoQ:AI 技术的引入如何促使技术团队调整其技术栈和使用新的工具?这些变化对团队管理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
李云: 在我看来,给到工程师空间让他们去探索是最重要的一步。其实工程师群体很喜欢折腾新技术,只是在给到他们空间的情形下,还得以用新技术助力业务发展和改善团队效能这些目标去牵住他们,避免整天技术来技术去的但不创造价值、不接地气。
AI 技术对团队管理的挑战首先是管理者本身,他如何看待新技术对于团队业务和团队效能的潜在影响,以积极还是消极的心态去面对,而心态是会直接感染团队成员的。接下来最大的挑战是大家对新技术的担心,担心自己被新技术取代或淘汰,从而引发更大的焦虑,进一步带来更高的管理成本。我认为,AI 的机遇会落实在团队效能提高或业务成果放大上。
技术团队管理的变化
InfoQ:在 AI 时代,技术团队的管理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平衡自动化与人性化管理?
李云: 现在的职场还是蛮卷的,最近央视的热播剧《凡人歌》中也有这方面的桥段,想必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另外,团体管理给管理者的感觉可能是紧张、被动、盲从和无力更多,少了松弛感。在 AI 时代之前就是这样了,如今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话说,纵观行业甚至是整个中国社会,技术团队管理这块也没什么好的方法论。不过,我认为随着00后的登场,是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00后整顿职场的现象是很多职场人士喜闻乐见的事,背后反映的是00后对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渴望、对平等与尊重的需求、对个性化和自我表达的需要,以及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等使然。总之,需要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将人当作目的,而非工具。00后整顿职场可能说得有点夸张,但确实是这个时代真实发生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行动。
管理理念上,我认为人性化和自组织是必然归宿,这两大理念不只有助于激发个体的潜能,还能极大地降低管理成本,避免管理者成为整个团队的最大瓶颈。
自动化是为了让机器去做那些无聊和低价值的事,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从而体现人性化。人工智能的出现,会让自动化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要讨论的可能不是自动化与人性化的平衡问题,而是人性化如何去适应更加深刻的自动化问题。在新技术浪潮的面前,人性化的具体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
InfoQ:哪些管理原则在 AI 时代依然适用?传统管理智慧在 AI 时代的作用是什么?
李云: 管理原则是在自组织管理理念下自然会有的产物,目的是让团队中的每个人能基于公开的管理原则去行事,消除过多的请示、担心行事方式与他人的不一致等不利于发挥个体主动性的因素。注意管理原则我用了“公开的”这个形容词。换句话说,管理原则不只是管理者自己用的,应是整个团队成员都用的。在我看来管理原则面向的是人,与 AI 技术的出现没太大的关系,至少我目前没有观察到这方面的影响。至于传统管理智慧,我认为只要与人性化和自组织管理理念不相矛盾就仍能发挥它的作用,否则就得做出相应的改变。
InfoQ:是否需要调整技术团队的组织架构来适应 AI 技术?
李云: 组织架构更多是从与业务和流程的适配去设计的,背后的逻辑是流程跟着业务走,组织跟着流程走。如果 AI 技术的出现并没有带来业务和流程的改变,那就没有调整组织架构的必要。否则,确实需要做出改变去适应 AI 这一新技术的到来。
InfoQ:在数据驱动的 AI 时代,技术团队的决策制定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技术 leader 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李云: 在我看来,变化在于多了 AI 从理性层面给我们提供多一个视角的决策建议,最终一定还得人来做决策。对于技术 leader 来说,有向 AI 求助的意识很重要,而如何用好 AI 可能还依赖个人在团队管理方面的一些深度思考与能力,基础性的东西我认为是不会变的。
InfoQ:适合 AI 时代的团队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在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中保持团队凝聚力?
李云:AI 的出现我个人觉得世界变得更乌卡(VUCA)了,特别是现在“子弹还在飞”的时期,团队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能给人带去温度才好,背后还是人文的内容,视人为人的事。团队凝聚力来自共同的愿景、目标、文化和持续成长,当有这些内容时,哪怕是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也是有凝聚力的。如果没有凝聚力,很可能与自动化这事没有太大的关系。
InfoQ:职场人际在 AI 时代还重要吗?随着远程工作和自动化工具的普及,团队沟通与协作的方式有何变化?
李云: 无论是职场人际还是生活人际,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通常需要人际。不过在职场环境中,人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完成任务,在团队协作依然特别重要的今天,必要的职场人际还是要有,也是重要的,这与 AI 关系不那么大。除非 AI 的出现确实将人与人的协作完全变成了人与 AI 的协作,那时职场人际也许就没那么重要了。但始终不要忘记,人是社会性动物,通常不会期待在职场中与他人不发生任何的人际交往,否则对职场的感受是冰冷的。
远程工作的普及,使得数字化沟通渠道变得更加普及,如即时通讯工具、项目管理软件、在线文档等,也使得会议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视频会议、虚拟白板等。从软件开发层面,远程工作使得工作流程的自动化、代码管理和持续集成的运用更加普及,而且很多企业会选择 SaaS 软件。在这些变化的背景下,团队的沟通变得更加数字化了,协作方式更多依赖于工具,面对面的交流变得更少。
InfoQ:在 AI 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技术团队管理的核心价值与愿景有哪些是不变的?如何确保团队始终围绕这些核心价值与愿景前进?
李云: 在我看来,尽管技术本身和工作方式可能不断变化,但技术团队管理的核心价值与愿景大部分是恒定不变的。这些核心价值不仅为团队提供方向,还确保了即使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团队也能保持凝聚力和高效运作。我认为技术团队管理的核心价值是:确保团队以客户为导向创造价值,以满足客户需要和服务好客户的目的,实现价值变现为企业创收;以持续提升团队效能的方式,确保团队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持续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致力于提升员工的工作价值感和幸福感。至于技术管理的愿景,我想除了与企业愿景保持一致,还应当包含工程师群体内在的愿景,比如,成就卓越的软件设计能力与工程能力。
要确保团队始终围绕这些核心价值与愿景是必须依赖管理行为来达成的,如业务规划、落实 OKR、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等。除了这些明面上的内容,我认为应当对那些关乎集体工作环境以及个人职业素养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建立起技术管理的底层逻辑,因为没有这些逻辑,行为上就少了指引,导致提升团队效能时出现动力不足的后果。
未来技术团队的发展趋势
InfoQ:未来几年内,技术团队管理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可能对管理方式造成哪些影响?
李云: 除了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情形下如何确保团队效能,这个老生常谈的挑战外,还有如何让人性化和自组织管理理念生根发芽,这两个理念意味着技术团队管理是手段,而人始终是目的。新技术的发展,会让团队效能的问题被放大。虽说社会上普遍认为 AI 这一新技术的出现会带来很多效能方面的改善,但我可能没有那么乐观,因为只要对效能的理解不深刻,那些效能的改善都是浮在面上的。我还是那句话,通过技术提高效能只是手段,人才是目的。如果理解不了这点,我认为对技术管理的实践就是不得要领的。
InfoQ:对未来的技术团队管理者有何建议?如何制定适应未来发展的管理策略?
李云: 效能意味着什么,从何而来?我的团队存在哪些效能短板?我自己的短板又是什么?我想对于这些问题技术团队管理者要有自己的答案的,还要形成体系化、结构化的逻辑链才好,而不应是点状的。换句话说,深度的思考从而建立正确的认知是第一步,有知才会有行。
在管理策略上可能会有很多的小策略,但最核心的一点是视人为人。当然请不要误会我,视人为人也好、人性化也罢,目的都不是说不能让人感受到压力和焦虑,而应关注人的成长。扎实的成长难免伴随着痛苦的,没有痛苦的“成长”本质可能是时代红利、公司平台红利所带来的,不是个人的能力成长。不过,好的技术管理是在员工痛苦成长的过程中给到帮助和力量以及相互搀扶,让大家感受到: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我们在一起。换句话说,是看见人和与人共情所给人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InfoQ:在即将到来的 QCon 上,您准备向听众分享哪些方面的内容?
李云: 我打算从 AI 时代团队管理的不变与变两个维度来展开我的分享,这次分享也是大约十年前的2015年,我在 QCon 分享的《打造高质高效的技术团队》这一话题的一次升级。在我看来,技术一直是向前发展的,现在是 AI,再之前是云原生,技术总在变的情形下,我们一定要守住团队管理不变的内容,因为那是让我们可以不断适应新技术的基础,让我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而变的内容将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去展开,当然还会给到大家方法论。
衷心希望我的方法论不只是运用于软件行业,还能复制到各行各业,让大家对团队管理这件复杂的事有思路、有章法、有实操与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和夫人会携手写《全面效能》这本书的原因。我和夫人作为70后人,觉得到了给社会做点事的时候,希望后人们站到我们的肩膀上更有质量地发展和生活,让后辈们不是传承当下的内卷,而是通过更好的自我发展去找到工作与生活的体面,从而有更高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
Signal 总裁表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员工」,但为企业降低工资提供便捷借口
Signal的总裁MeredithWhitaker认为,人工智能(AI)本身并不会直接削减工作岗位,但它确实成为了一些企业和机构以降低工作条件为目的的「便捷借口」。站长网2023-11-16 11:48:470000汉王科技申请“汉王天地大模型”商标
天眼查显示,汉王科技近日申请“汉王天地大模型”“天地大模型”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科学仪器、通讯服务,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申请中。此前,汉王科技表示,正在研发一种适度规模参数和适度算力的专业模型,专门用于训练特定领域的知识数据。该模型不需要使用千亿级参数和大量算力,而是致力于实现“单位可部署、数据私有化、能力专业化、越用越智慧、投资可接受”等目标。站长网2023-07-04 00:16:100002研究:合成字幕对多模态模型训练有用吗?
多模态模型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这些模型可以处理和理解来自多种模态的数据,包括视觉(如图像和视频)、文本(如自然语言)和音频(如语音和声音)。这些模型能够结合和分析来自这些不同模态的数据,执行需要在多种数据类型之间进行理解和推理的复杂任务。由于大型多模态模型在视觉任务中被广泛使用,因此对这些模型进行图像-文本对的预训练已经证明可以在各种与视觉相关的任务上获得高性能。站长网2023-07-26 15:05:290000抽成太高:Netflix奈飞彻底停用苹果App Store付款方式!
快科技2月2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Netflix奈飞的帮助网站上新增加的内容显示,通过苹果应用商店付费的会员,将会很快收到通知提示他们更改付款计划。如果在每月的续订日期前,没有添加除苹果应用商店外新的付款方式的话,那么将无法继续使用其Netflix帐户;若想要继续使用Netflix的服务,就必须添加新的支付方式。而且对于新注册的会员,Netflix将不再提供通过苹果公司的计费方式。0000为nova 13让路!华为nova 12系列官方降价:便宜500元 2199元起
快科技8月29日消息,随着华为nova13系列发布时间的临近,上一代nova12系列开启优惠活动。今日,华为nova12系列迎来官方降价,华为宣布最高可享500元优惠。其中,华为nova12活力版256GB版、512GB版优惠300元,到手2199元起。华为nova12256GB、512GB版优惠200元,到手2799元起。站长网2024-08-31 16:49: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