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不回流,电商部和市场部battle怎么办?
内容种草,到底有没有效果?效果到底如何,一直是个迷。不少品牌尝试后,效果一般。那内容种草,市场部做了大曝光,电商部说店铺没有回流,怎么办呢?
先分享个案例:
虽然说经济不景气,有钱品牌投放还是任性。给一个品牌诊断,市场部拿着预算,50万/每月投放几十个达人,几千万的曝光,可以吹牛了,结果新品带不动。然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抖音、小红书种草,并不会回流天猫。鼓励老板做抖音站内闭环,投放千川,做直播,然后ROI=1,很开心。告诉老板,可追溯了投入产出比,还是闭环好,比种草直观,种草卖了多少都不知道。

这是超级多的电商品牌会遇到的问题。时至今日,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营销时代,品牌部还在讨论着branding,曝光量。效果和他们没关系,变现的是电商部的事情。
在任何时代,品牌存在的意义,或者做品牌的意义,终极目标一定是提升销售额,而不是曝光量,传播,这些只是达成目标的方式,如果方式不能带来销量提升,那一定是方法出问题了,不为销量负责,一定是在耍流氓。
这种尴尬局面的造成,老板和品牌部各有责任,也都有苦衷。
对于老板来说,品牌部or市场部,花了公司这么多钱,你都不能说出能帮公司带来的价值,增长的销售额是多少,那老板如何评估部门绩效,如何确定给部门的预算。给少了说没效果,给多了影响利润。
品牌部or市场部的老大,也是打工人,要有业绩,要晋升涨薪,就得有说服力的东西,数据就是最直接的,既然销售额谁都无法确定,那就说曝光量,清晰直观,不够好看还有技术手段美化。
于是,大量无效曝光在这样背景下产生了。对于大品牌来说,家底雄厚,冤枉钱花就花了,对于中小品牌来说,可能就是压死他们现金流最后一根稻草。
目录
何谓无效曝光
运营和市场的冲突
解决方法
01
何谓无效曝光
人类天生不喜欢广告,人性中的缺乏安全感会让人类渴望保护自己的金钱,而广告鼓励大家消费,购买产品。广告要软,又要有效果,那就考验功力了。
生活压力下的人类,喜欢娱乐、消遣、打发时间、治愈,所以这一类的内容曝光都很好,让消费者喜欢的是里面的剧情、人物的表扬或者BMG,所以,高效/剧情/治愈短视频,数据好,但是,大家的关注点不是产品本身,产品只是画面里的道具。
真的不要以为,出现产品的使用过程,有logo呈现,有曝光就能带货了,如果电商引流是靠曝光量,那直接做CPM广告,分众广告、地铁广告得了,还要内容种草干嘛。
所以,这类的内容,是无效曝光,再大再好看的数据,都没用。
02
运营和市场的冲突
经常出现运营和市场抢功劳:销量提升,运营说是他们工作做的好,市场觉得是自己种草有效果。
以高客单新品为例:
众所周知,如今这种产品通过运营在站内付费推广,基本很那带动,如果是新品类,搜索都没有,那靠站内是难上加难。
根据我的经验,哪怕纯新品,市场团队种草后,销量开始提升,但在天猫生意参谋后台,靠搜索词计算销量销售额占比绝对不会超过50%,这时候,运营都会说他们做的好,市场部一脸不服。
为什么后台会有误差呢?
因为消费者基本不可能搜索后就下单,购买一个产品的心理动作是多样的,只把品牌搜索当做市场同学的种草效果是有误差,而且误差还挺大。
所以我一直强调,如果种草只看品牌词搜索,一定会有误差,而且越是决策周期长的产品,误差越大,最后会变成,内容团队辛辛苦苦把产品推起来,最后根据生意参谋,内容团队的价值却不是最大的。
03
解决方法
1、种草型内容:
销售额一年一个亿以下的,尽量不要追求软植入等曝光型内容,聚焦种草型内容,怼就完了。
链接可以溯源,内容也可以溯源,要看下内容的核心是否是产品,是否对于产品的功效、特点、场景、人群等进行说明。产品是主角的内容,才是种草型内容。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讨论单品种草、评测、合集,讨论不同的内容方向才有意义。
关于种草,我之前的内容也分享过不少,可以移步观看。
简单的说:
1)卖点不要发散:要聚焦,洋洋洒洒罗列一堆,消费者真记不住,这句话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产品是品牌方的儿子,哪个点都是完美的,要断舍离舍不得,不过事实就是很残酷,你不断舍离,消费者就把你断舍离了;
2)理解消费者:一定要想清楚,你到底通过内容,想打动消费者的购买理由是?所以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消费者,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
3)远离水号,这是一个媒介的基本技能;
4)远离vlog、剧情、情感软植入;
做到以上,想种草没效果都难。
2、销售额溯源:
如果是新品,运营带不来销售额,种草团队介入后带来的,这个功劳就非常清晰了,投入产出很容易计算。如果种草团队介入也没带来效果,那也不用甩锅,肯定就是内容团队不给力,否则怎么可能没销售额。
如果是老品,规模不大,这可以通过增量来判断种草效果。如果规模已经比较大,那评估难度就很大了。
3、部门统一:
内容好坏的判断,是非常主观的。
对于市场部来说,反正大部分时间,电商部无法通过链接溯源,凭什么说我的内容不好,几千万曝光摆着,说不定店铺流量没爆,是产品不行。
最好的办法,就是市场和运营是一个老板,这样直接从根源上,让团队为品效负责。
4、打法节奏:
有大博主推广是好事,但不是任何阶段,任何产品,都适合一上来就大博主推广的。
首先,不要迷恋大博主推广产品就爆了。现在哪个大博主不是有钱就能搞定的,大博主推荐的产品多了,用户也都麻木了,顶流如李佳琦,上过他的直播间,最后干不下去的品牌也有一大堆。
最关键的是,上大博主,预算投入较大,效果不好,这钱就打水漂了,不仅浪费钱,还让团队甚至老板对于以后的投放信心大减。
一堆导弹瞎投,也不如一颗火箭弹精准命中效果来得好。
所以,初期,一定是进行内容的测评,看什么样的场景,人群,购买理由是打动消费者的,大博主一定是正确内容的放大器。
一定要摒弃微信时代的投放思路,不是粉丝多就是好,内容好,哪怕粉丝量少一点,都能验证出来。
汤姆猫:推进移动应用内容玩法的AI化和交互创新
最近,汤姆猫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在人工智能交互产品方面,公司国内外团队正在同步开发相关产品。公司国内研发团队将“汤姆猫”IP形象融入到AI交互产品功能原型中,加入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性格设定、内容过滤等功能。这支团队测试了语音交互、连续对话等产品性能,初步验证了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并已开始开发应用产品。站长网2023-05-08 15:31:140000研究表明最高管理层可能低估了 AI 威胁
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监管和执法机构越来越多地审查人工智能的有害影响之际,最高管理层对应对人工智能威胁过于自信。该研究调查了美国的500名C级高管,与ColemanParkes合作开展了这项调查。报告称,只有4%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风险“很大”。但如果出现问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无法逆转使用人工智能产生的结果。此外,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公司处理人工智能风险的政策没有记录或不存在。站长网2023-05-17 12:12:080000英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结束对Snap GenAI聊天机器人的隐私调查
站长之家(ChinaZ.com)5月22日消息:英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结束了对Snap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MyAI的调查,并表示对公司解决儿童隐私风险问题感到满意。ICO向业界发出一般性警告,要求评估人工智能产品推向市场前的风险。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站长网2024-05-22 15:47:030000如何在科学研究中使用AI,避免走偏?
划重点:🔍一项新的统计技术,预测驱动推断(PPI),帮助科研人员安全地使用机器学习预测来验证科学假设。🔍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加速科学发现,但也可能导致误导性或错误的结果。🔍PPI技术允许科学家在不了解模型错误性质的情况下,纠正大型通用模型的输出,以适应特定科学问题。站长网2023-11-10 11:06:280005一个月涨粉400万,数百万人挤爆直播间,00后魔改的《植物大战僵尸》火了
还记得《植物大战僵尸》吗?最近,这个曾在15年前爆火的经典游戏“文艺复兴”了,网友们为之疯狂上头,起早摸黑地抓住一切可利用时间大战一把僵尸,微博、小红书、虎扑等社交平台掀起讨论热潮,甚至沉寂已久的植物大战僵尸贴吧,都再次“人声鼎沸”。不过,这一波复兴的并不是记忆中的官方原版《植物大战僵尸》,而是由叫“潜艇伟伟迷”的游戏博主自创的“杂交版”。站长网2024-06-26 23:22: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