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出来卖的DeepSeek课程,我有些话想说。
这几天发生了一些魔幻事件,真的让我真的觉得,无语又愤慨。
事情是这样的。
这几天,一些人卖DeepSeek课的事冲上了热搜。

真的,打开手机随便翻翻,各种DeepSeek课程铺天盖地。
什么9.9元的DeepSeek入门课,到几百块钱的deepseek变现特训营,再到线下动辄上万的本地AI训练师。甚至有卖家打出“三天精通AI,月入10万”的口号。
闲鱼都快被卖课的屠榜了。
别的平台自然也不能幸免。
boss上所谓的DeepSeek课程讲师的月薪更是高得令人咋舌。
给我都看不会了。
真的,2023年、2024年的春节,反复又一次轮回了一遍。
2023年春节,ChatGPT爆火,春节之后,所有人都在谈论ChatGPT,关于ChatGPT的各种提示词课程、AI课程应运而生,最后以“中国AI教父”666的倒台而收尾。
2024年春节,Sora爆火,所有人都在谈论Sora,然后Sora的割韭菜课程应运而生,直接玩起了诈骗。要知道,那时候还是2024年2月,全世界几乎没有人能玩到Sora。
2025年春节,DeepSeek爆火,所以你也能猜到结果,卖课的怎么会放过这些机会呢。
真的,我现在觉得每年的春节好像都有一股魔咒,2023年ChatGPT,2024年Sora,2025年DeepSeek。每一年的春节,都会让国民对于AI的关注度更上一层楼。
但是吧,这些卖课的,你要好好做好内容就算了,结果有的就是照搬chatgpt的prompt课,改个标题就拿出来套现。
或者就是四处整理文档,存个网盘就开始出来卖。
真的,无语凝噎。
很多AI课程的内容,其实在网上随便搜搜就能找到。
比如那些动辄几百块的AI对话指南,教的无非就是如何和AI对话才能获得更好的回答。
可实际上,这些技巧在各大AI平台的官方文档里都有详细说明,甚至比那些付费课程讲得还要清楚。
比如DeepSeek的官方文档。
更别提现在都是推理模型了,所谓的Prompt技巧都被无限的削弱,虽然变得更不可控,但是发散能力也更强了。
还有一些人再卖能接API的所谓的本地包。
但是官方自己其实就整理过可以接DeepSeek API的应用。
说到底,他们卖的不是知识,而是焦虑解药。
人家不少卖家直接就明摆的告诉你,我卖的就是信息差。
但即便如此,这些课程依然有大把买单的人。
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掏钱买这些明显粗制滥造的课程?
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刚给自己6岁的儿子报了个编程课,学费一个月要上千。
我问他值不值,他叹了口气说,不是值不值的事,主要是现在不让孩子学这个,总觉得亏欠他似的。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中了我们这代人的痛处。
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见证了太多弯道超车的故事,也错过了太多风口。
当年不买学区房的懊悔、错过阿里巴巴股票的遗憾、没及时入场短视频的悔意,这些深深刻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
现在AI技术迅猛发展,谁也不想再当那个错过风口的人,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少的那份缺少执行力。
这种焦虑就像是在看一场已经开演的电影。你迟到了,匆匆忙忙跑进影院,生怕错过了重要情节。明明可以慢慢找座位,却偏偏要在黑暗中东奔西窜。
就像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大家害怕的不是更牛逼的AI,而是会用AI的更牛逼的人。”
而且,这种焦虑是会传染的。。。
当你看到隔壁的孩子在上AI课,同事在炫耀用AI赚副业收入,朋友圈里都在转发什么各种AI业内大佬的发言,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完了,我是不是又要错过些什么”的恐慌中。
于是,在这种集体焦虑中,付费学习似乎成了一种安全感的来源。
这种焦虑助推了一个怪现象,就算知道很多课程是骗局,明明很多AI工具的使用门槛并不高,甚至像DeepSeek这样的产品已经做到了对话式交互,使用门槛低得跟聊天一样,但人们还是前仆后继地掏钱。
这玩意就像当年有人花钱去学如何使用百度一样荒诞。。。。
付费学习提供了一种仪式感,给了我们一种正在采取行动的确定感,我们用“确定性”来对抗“不确定性”。
那些声称三天精通AI的课程,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
但是我觉得这样现象背后的成因,还是我们这代人,已经越来越不会用搜索了。
你没看错,就是越来越不会用搜索了。
十年前,我们遇到问题时会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对比多个网页的内容,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那时的学习是主动的,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我们为了一个游戏,可以从3DM上折腾各种游戏,找游戏本体,找汉化补丁,找破解补丁,然后装上各种美化mod,有的身形mod还得装特定的程序。
甚至为了改个自己喜欢的身形,会去学习代码,去改那些看着就想吐的mod源码。
一些老主机玩家一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游戏。
你看,这些行为,都是我们主动的,13年的时候,媒体没有这么发达,我们有了问题,除了搜索之外,更多的是去论坛上提问,看看是否有大佬们能给个回答,反而很多答案,都是在论坛的帖子里,探讨出来的。
而现在呢?
随着短视频的横行,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主动获取,开始越来越变成被动获取了。
变成了刷刷刷。
我们不再去思考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去获取最本质的知识,而是输入一个关键词,打开一个短视频,不断的下划,点赞,下划,点赞,如此,循环往复。
说白了,算法推荐让人们沉溺在一个又一个热点的舒适圈里,你关注AI,他就给你推各种AI相关的视频,至于那些视频到底质量如何,逻辑是否正确,我们却没多大心思去判断。
反正看视频比查资料爽多了,短平快,直接被动接受就行。
那些二道贩子抓住了这一点,反正大家都只会依赖短视频或一些宣传文案,不会自己去核实信息。
于是,他们把看似玄妙的“AI干货”包装成一门门付费课程,把搜索就能得到的答案变成收费项目,把网上的公共资料略微改头换面就敢卖个三位数价钱。
然后很多人就真掏钱了,交完钱一看,里头的内容就是简单提示词、一些鸡汤,或者过时很久的知识点,根本不值半毛钱。
《三体》里面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降维打击。
我常常觉得,在AI时代,失去主动搜索能力的人就好像被“降维”了。
他们在一个更低纬度的被动接收空间里,只能看到算法推给他们的东西,失去了“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视角。
真正的互联网是一个无限维度的空间,只要你肯搜,肯刨根问底,就能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资料,也能更好地做判断。
但一旦你丧失了这个基本能力,就只能被动地相信别人灌输给你的信息。久而久之,你对世界的认知就会扁平化,甚至被人牵着鼻子走。
就像DeepSeek的卖课乱象,如果大部分人都知道怎么自己找官方资料、怎么用搜索引擎判断真伪,这些卖课的可不会这么嚣张。
可惜,现状就是大部分人没想过要多做一步。
这种现象,我愿称为“搜索退化症”。
这大概就是我对AI现状的一点点感慨吧。
希望你读完后,也能少买些没必要的课程,多用用AI搜索或官方文档,亲自验证AI到底有多神奇。
毕竟,在AI时代,知识的门槛不是更高了,而是更低了。
只要你愿意去找,就会发现所有资料几乎都唾手可得。
也许,答案里就藏着新的可能性。
共勉。
流量红利消失,为何要更加关注标杆客户?
过去的20年,被公认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经历了搜狐、网易、新浪三大门户,后来又遇到了BAT(百度、阿里、腾讯)的追赶,到最近几年字节、美团、拼多多的迅速崛起。伴随着互联网、移动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增长,还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有着很大的发展关系。所以,在很多创业公司进行早期融资的时候,能否融到钱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看用户增长。站长网2023-10-17 11:17:370000高合汽车回应FF起诉:否认侵犯商业秘密和不正当竞争
法拉第未来(FF公司)今日宣布,已向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其前高管、华人运通创始人丁磊及其关联公司侵犯了FF公司的商业秘密,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此,高合汽车迅速作出回应,坚决否认了所有指控。站长网2024-03-05 16:12:520000苹果研究人员提出MAD-Bench基准,克服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中幻觉和误导性提示
**划重点:**1.🧠MLLMs在处理误导性信息时存在脆弱性,苹果提出MAD-Bench基准解决问题。2.📊MAD-Bench包含850个图像提示对,评估MLLMs在文本提示和图像之间处理一致性的能力。3.🚀研究表明GPT-4V在场景理解和视觉混淆方面表现更好,为提高AI模型鲁棒性提供了战略性提示设计方案。站长网2024-03-01 16:14:580000腾讯2024年Q1财报出炉:营收 1595 亿元 同比增长6%
腾讯控股今日公布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报,营收持续增长,达到1595亿元,同比增长6%。这一成绩再次证明了腾讯在全球互联网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利润方面,腾讯也取得了显著增长。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41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2%。若按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更是达到了503亿元,同比增长54%。站长网2024-05-14 17:06:450002小米:第二季度汽车业务收入64亿元 冲刺全年交付12万辆SU7目标
快科技8月21日消息,小米集团今日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64亿元。小米预计将于2024年11月提前完成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新车10万辆的目标,同时将冲刺2024年全年SU7系列累计交付新车12万辆的新目标。雷军本人此前还发文表示:今年4月3日开始交付,全年仅9个月时间,我们冲刺目标12万辆”。站长网2024-08-21 22:57: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