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Devin!姚班带队,他们创大模型编程新世界纪录
超越Devin!SWEBench排行榜上迎来了新玩家——
StarShip CodeGen Agent,姚班带队初创公司OpenCSG出品,以23.67%的成绩获得全球第二名的成绩。
同时创造了非GPT-4o基模的最高纪录(SOTA)。

我们都知道,SWEBench评测高度贴近真实编程场景,难度极高,不仅要求模型能理解需求、协调多个函数/类甚至文件的变更,还要求模型与执行环境交互,处理超长上下文并执行远超传统代码生成任务的复杂逻辑推理。
在这种高难度的真实测试中,行业中最先进的GPT4和Devin,也仅能解决1.74%和13.86%的问题。
OpenCSG的这一成绩,标志着国内公司在推动语言模型向更实用、智能和自主化方向发展迈出了领先的一步。
大模型编程,到底有多难?
2024年3月,首个AI软件工程师Devin的横空出世,引爆了整个技术界。虽然伴随着一系列争议,但Devin本身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巨大的潜力,带给众多AI爱好者和从业者新的期待。
Devin不仅能够轻松解决编码任务,更可以自主完成软件开发的整个周期——从项目规划到部署,涵盖但不限于构建网站、自主寻找并修复 BUG、训练以及微调AI模型等等。

为什么Devin敢于挑战GPT4等基础模型的编程能力呢?
核心在于软件工程师并不只是编写代码,更涉及到需求理解、代码解读、编程计划、代码生成、调试与异常修复等等环节,这里面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大模型编程的可用性和效果。
针对于这类真实场景,普林斯顿大学提出了SWEBench,这是一种量化评估端到端代码生成能力的工具。
GPT-4在SWEBench上的评分仅有1.74%,即使加上RAG技术,评分也不到3%,这表明单纯依靠基础模型来直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编程问题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Devin的技术创新是基于Agent构建工作流程,将SWEBench的解决率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3月份,Devin以独立解决13.86%的问题解决率高居榜首,这直接将“大模型编程”从几乎不可用的状态提升到了“看到了曙光”。硅谷大厂和大模型创业公司纷纷闯入LLM for SE这个领域,这项记录被连续改写。
截止2024年4月底,最好的记录由Amazon AI团队推出的 Amazon Q Developer Agent 创造的20.33%。
较为遗憾的是,相比于基础模型榜单上中国公司的“百花齐放”,这项高难度的挑战中国公司鲜少参与,直到这一次OpenCSG改写了这一纪录。
来自中国创业公司
SWEBench最新评测结果更新,OpenCSG跃居榜单第二名,该公司推出的OpenCSG StarShip CodeGen Agent在Lite评测中取得了23.67%的通过率,这一成绩不仅超过了Devin和Amazon的成绩。
OpenCSG(开放传神)成立仅一年,是一家致力于大模型生态社区建设,汇集人工智能行业上下游企业链共同为大模型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提供解决方案和工具平台的公司。
团队在开源及大模型复合经验十分深厚——
CEO陈冉是开源软件领域的知名企业家,曾成功打造过多家开源领域的商业公司。
CTO王伟来自清华05级姚班,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多年研发经验。
公司核心研发团队中还汇聚了来自清华、北大、沃顿、港科大等学府的精英学子。
那么这样一支团队是如何打造出新的记录的呢?
当前许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基础模型、垂直领域模型及RAG等技术,而OpenCSG则选择了专注的方向:致力于编程Agent的创新开发和大型模型算法的深度优化。
Agent层面:不同于LLM RAG或者通用Agent框架,OpenCSG StarShip CodeGen Agent针对软件研发领域高度定制优化Agent而设计:将研发各个阶段(需求理解、代码检索、编程计划、编写代码、循环验证等)通过LLM Agent实现,并结合软件工程方法,例如AST语法分析、依赖检索等进行深度优化的方式,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最终整合实现了更高精度的代码生成。
算法层面:针对代码版本变更引起的API冲突等典型问题,OpenCSG提出了自适应教师模式,通过教师模型分析代码版本变更记录,生成高质量编程数据并用于改善基础模型的生成效果。根据评测这些创新带来的改进,显著优于当前的RAG模式,尤其是在API结构高频更新的热门项目场景中。这部分的相关成果已经形成论文投递到国际会议中。
正是这种算法 工程双管齐下、精益求精的模式,让OpenCSG CodeGen Agent能在一众模型中脱颖而出。
“StarShip就是各种家电电器”
如果说CodeGen Agent的真实评测是牛刀小试,那么StarShip则是承载着OpenCSG的宏伟蓝图。
对于StarShip的产品定位,OpenCSG CEO陈冉表示:
StarShip承担着我们对于大模型重塑软件开发的愿景。用户通过StarShip内置的智能体(Agent)组建自己的数字员工团队。CodeGen Agent是平台内置的数字程序员,目前已经发布的还有CodeReview Agent代码评审员和CodeSearch代码问答工程师。不同于代码辅助工具,我们希望这些数字员工能直接独立工作而不需要人工辅助干预。未来我们将发布更多类型的数字员工,全面覆盖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运维各个环节。
CTO王伟则表示这条路径充满挑战但非常有趣,“从第一性原理来看,大模型对于生产力的提升已经不是’是’或者’否’的问题,而是何时、何地、何种形态的问题,StarShip正是我们尝试给出的一个回答。”

除StarShip之外,OpenCSG团队还相当高产:CSGHub开源模型平台、wukong预训练模型、CSGCoder微调代码模型等,这些产品定位精准,在业内颇受好评。
这些产品的快速推出与迭代,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大模型赋能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
让大模型赋能每个企业、每个人,就需要让大模型变成水和电一样。如果说大模型是电能,那么CSGHub是电力网络,StarShip则是各种各样的家电电器,最终赋能到千家万户。
OpenCSG的理念是开源开放,作为一家坚持以开源为核心的公司,不仅实现了模型开源、代码开源,甚至将平台开源。
CTO王伟这样总结,我们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受益于开源,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做出一些成果,同时也会全面回馈开源社区,这是开源社区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我非常认同Sam Altman的说法,开源只是一种模式,比模式更重要的是产品价值。
“Benchmark本身只是一个数字,随着GPT4-o的推出,SWEBench的测试成绩预计将会很快超过30%,乐观估计明年可以突破50%。而我们更关注这些数字背后的产品价值:随着模型能力和工程技术的提升,数字员工将会从量变引发质变,从能用到好用,在各行业迎来全面的爆发”王伟解释道“这可能会是大模型时代背景下的一个重大变化,从公司到个人,我们都要为此做好准备。”
微博将推出 AIGC 创作助手:辅助大 V 进行内容创作
在日前的微博超级红人节上,微博宣布计划推出AIGC创作助手,帮助创作者提高内容质量和效率。微博将于二季度,针对历史累计原创博文大于5000条的创作者开放100个优先体验席位。此外,2023年微博将全面升级金V运营体系,将金V衡量标准从原来的流量考核,调整到「流量社交」的衡量,并升级对接服务能力,投入价值10亿元人民币的运营资源扶持金V群体扩大影响力。站长网2023-04-16 15:27:170001“蓝鸟”价值17万元:二手市场出现旧推特Logo iPhone 11
快科技7月31日消息,近日,马斯克将推特Logo改为字母X,遭到了不少用户的不满,也有用户选择放弃升级,坚守旧版本。但对于一些意外升级到新版本,但有想要老版本蓝鸟”Logo的用户来说,事情似乎已经难以找到解决的方法。近日,有用户在二手交易平台eBay发现,有用户上架了带有旧版推特的iPhone11ProMax,售价达到了夸张的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9万元)。站长网2023-07-31 20:18:050000苹果iOS 19升级清单曝光:iPhone XR、iPhone XS等老机型喜提升级资格
快科技1月10日消息,苹果公司计划在2025年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正式发布iOS19操作系统。0000英伟达推出 NeMo Guardrails 帮助企业指导和控制 AI 回应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用户可能得到不适当或不准确的回应的风险。英伟达非常了解保护组织及其用户的需要,日前它发布了新的NeMoGuardrails开源框架以帮助解决这一挑战。NeMoGuardrails项目提供了一种方法,使为不同用例(包括聊天机器人)构建和部署LLM的组织能够确保响应保持在正轨上。站长网2023-04-27 09:54:250001报告:ChatGPT 撰写的近期AI会议同行评审高达 17%
划重点:🔍研究发现,2023-2024年顶级AI会议的同行评审中有大量AI生成内容。🔍重度AI内容的审稿往往出现在截止日期附近。🔍人工智能对同行评审质量和完整性可能带来影响,引发了一些问题。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发现:2023-2024年顶级人工智能会议的同行评审中可能包含大量来自ChatGPT等模型的AI生成内容。站长网2024-03-26 14:19: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