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短剧出海,一部成本两千?
一张黄皮肤中国脸,一键之后,摇身一变成了欧美霸总,二人的表情、动作幅度一模一样,毫不违和。
就在人们高谈阔论sora是否颠覆影视行业的时候,“AI换脸”已经在出海短剧中大显身手:AI省钱又省时间,不用找国外演员和主创现拍,将国内有版权的短剧直接AI翻译或者换脸,像简单的翻译和配字幕,一分钟只要20块,按一部剧100分钟算,也只花两千块。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如此利益驱动下,一些原来做短剧分销的人,现在已经转行做起了AI短剧出海。而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生态里也逐渐鱼龙混杂,一部分人苦心孤诣,想要用AI提效率;但另一部分人则投机取巧,挥舞卖课的镰刀,“AI拍出海短剧,可月入百万”的帖子充斥着各种社交平台,低成本撬动大收益的造富故事里弥漫着熟悉的味道。
短剧降本,AI“二创”
事情的逻辑很简单:用AI“二创”短剧然后出海,核心目的是降低成本。
去年十月,「深响」和海外从业者Leon交流时了解到,在欧美澳地区做一部本土原创短剧,成本15万美元到20万美元之间。不仅贵,最大的问题还有“慢”,海外剧组和人才资源有限,一个月上线两部已是极限,而当时国内短剧头部九州文化能月更十几部。
如今不到半年时间,短剧出海的风刮的越来越猛,产能提上来了,成本预算也随之飙涨。Leon透露,现在有不少原创短剧的成本涨到了30万美元,有的演员借短剧出圈后价格也在涨,主演一天的价格为400到3000美元不等。“不管是更好的质量,还是更快的速度,都是妥妥地要金钱支持的。”
做本土原创短剧,对很多想低成本出海的企业来说不确定性太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最后的效果也无法保证。而如果有国内的版权资源,只是把海外作为一个渠道分发,AI则成了一个降成本提效率的出海首选工具。
据观察,AI短剧出海,目前有三种应用方式:
第一种,用AI翻译并加字幕,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玩法。
一般情况下,国内的短剧在海外平台发布后,最基础的要做翻译和字幕的后期调整,方便海外用户能看懂。如果人工去掉中文字幕、翻译,再打轴、校轴和压制输出的话,又要雇人还要花钱。而换成AI,则省去了这部分成本。
「深响」咨询到了一家做AI配音的公司,之前是给长剧、电影出海做翻译,合作过不少地方卫视和影视制作公司,在短剧兴起后,也把短剧出海翻译当成了一项业务。据其给到的价格,只翻译和校对字幕以及字幕的时间轴对应,一分钟16-20元,个别小语种贵点。
按一部短剧100分钟来算,AI翻译和字幕调整,最多只要两千块钱就能实现低成本出海,如果批量输出价格可能还会压得更低。
第二种,在翻译、字幕的基础上再加上AI配音和口型调整。
只翻译字幕的话,有时候海外用户会出戏,部分追求精确化的短剧出海公司也会要求AI配音,同时主角的口型也随之匹配调整。这样的操作就像之前大家看到的郭德纲说英文、霉霉说中文的视频技术延展。
根据上述配音公司给到的价格表来看,真人配音效果精美,但成本极高,每分钟80到120元,需要2到3周的时间,如果替换成AI配音,成本和周期都大幅缩短。翻译 校对字幕 AI配音一套流程下来,每分钟50元。换句话说,只用花五千块钱,就能产出一部中国演员说着海外语言、标注海外字幕的海外短剧。
AI配音 口型匹配参考示例,视频来源上述配音公司
第三种,直接AI换脸,把中国脸换成欧美脸,这也是看上去更本土化的一种“捷径”。
当前市面上AI换脸的报价差异不小,有人称1分钟只要几十块,100分钟的短剧AI换脸换配音的成本能控制在万元以内,也有人表示一部剧再5万到10万不等。
游方科技目前在做AI换脸业务,创始人方伟曾在采访中提到,价格差距主要是因为换脸的难度和视频精致度不同,如果视频里同时多个人物出现,换脸难度会变大,价格相对会更高。
短剧本就是个以小博大的产物,而AI的加入又像个筹码,继续把本来就低的成本降得更低,入局的人也看中了这一点,希望用更低的成本撬动更大的生意。
AI短剧,用户买单吗?
可惜应用效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AI二创短剧,仅仅只是降低了成本而已,用户买单的并不多。中文在线旗下子公司的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嘉书旗下海外短剧平台TopShort,都在初期尝试过译制剧,海外用户均不买单。
嘉书科技创始人王小书曾告诉「深响」,目前AI换脸换配音在行业里还没有出现一个商业上成功的案例。不管是北美还是日本,所有做得好的公司几乎都是真人拍摄。
首先,AI换脸换配音只是视觉上的本地化,而非故事内核的本地化。海内外不同的国情、文化差异以及用户习惯区别,也验证了出海并不是简单换张脸、换个语言。
比如国内曾经爆火的赘婿短剧在海外基本“做一部扑一部”,因为欧美市场根本没有“赘婿”一说,用户自然也就不了解“爽感”何在。
再比如日本用户爱看的“出轨题材”跟国内的叙事方法也是完全不同。“在国内,出轨只是渣男的一个反面行为,用来引出正面人物;在日本,出轨是一条完整的故事线。”王小书说。
其次,海外用户对“译制片”没有形成消费习惯。《TikTok短剧出海营销策略》显示,TikTok内容类型中,原创短剧占了95%,而翻译短剧仅有5%。
游方科技创始人方伟曾在采访中表示,据他收到的客户反馈,AI换脸短剧的“投流效果一般”,并不像网传消息声称“节约几十万制作成本,收割海外观众”那样美好。
当然,凡是涉及到AIGC,也必然会有版权归属、肖像权、行业习惯以及法律法规的潜在风险。

图源《TikTok短剧出海营销策略》
可以看到,对于AI短剧出海目前市场上有玩噱头的、有上门推销的,但真正商业上的爆款案例为零。使用AI最大的意义只是降低了成本,但对于专业从业者来说,短剧面向的是大众级别的消费市场,“成本”反而并不是第一要素。
在中国,拍一部100分钟的短剧,平均成本50万,在海外,平均成本30万美元。如果和电影、电视剧的成本投入相比,短剧的成本低太多了,几十万的成本对标几千万、上亿的成本,短剧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那现在有了AI的加持,可以把几十万的成本变成几万块钱,但效果比几十万的可能要差不少,这样的情况还能获得用户买单,从逻辑上看是难以立住脚的。
最近很多投资人在看AI大模型等相关项目的时候会格外重视“PMF”(Product Market Fit),即产品和市场的匹配。这也在提醒行业,新技术固然好,但一切价值的呈现都还需围绕实际应用和实际需求。
不管是AI换脸,还是AI生成短剧,当前行业所做的一系列AI革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AI带给影视行业的冲击并不像舆论中炮制的那样严重。对于从业者而言,时刻保持对新技术的关注是必须的,但也大可不必神化AI、妄自菲薄。
蔚来站起来了!7月交付20462辆创史上新高 同比暴涨超100%
快科技8月1日消息,蔚来公布了其7月份销量,共交付新车20,462台,同比增长103.6%,环比增长91.1%,交付量创历史新高,蔚来也彻底站了起来。今年1-7月份,蔚来共交付新车75,023台。蔚来全新ES6成为其销量支柱,7月份交付超10,000台,这也是蔚来首次单车型月交付破万;站长网2023-08-01 19:36:370000“仅退款”争议背后:沉默的消费者消失在舆论场
中国电商消费者真的被过度保护了吗?随着“仅退款”政策成为国内电商平台的一种标配,越来越多负面的声音开始出现。“仅退款”会让中国商家完蛋;“仅退款”会让电商平台死于薅羊毛;“仅退款”是平台偏袒消费者,是对消费者的过度保护。然而,有两个问题始终让我心存疑虑。中国电商的消费者,真的被平台偏心偏袒,以至于被过度保护了吗?绝大多数沉默的电商消费者,在面对商家和平台时,真的已经是更强势的那一方了吗?站长网2024-08-02 17:56:290000“乱战”中的Kimi:靠技术还能稳住泼天流量吗?
生态输在起跑线,技术再强也难变现?“我们希望聚焦做一个产品,然后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始终对Kimi抱有极高期待。今年3月,大模型Kimi突然爆火,使得月之暗面成为资本宠儿,成立仅一年有余便达到30亿美元的估值水平。但与其他大模型初创企业一致,在“高烧”两个月后,Kimi开始迅速降温,不过作为坚定走C端应用路线的月之暗面,并未放过这次绝无仅有的商业化契机。0000在小红书当情感导师,他登上了带货榜TOP1
“逃过了李佳琦,逃过了董宇辉,居然没逃过李诞。”“李诞不直播的日子跟被冷暴力了一样。”告别脱口秀后,李诞摇身一变,俨然成为了小红书用户的电子男闺蜜。深夜偶然步入李诞小卖部的观众,很可能被直播间内五花八门的抓马故事震撼,比如“老公结婚后开始吃猪饲料,还和有妇之夫谈恋爱、吃饭打牌”“入职后和领导一起拜访客户,结果对面负责市场部的正是初恋”。站长网2024-08-05 18:19:500000帅哥员工齐跳科目三,社会摇成了海底捞的新流量密码
“不是男模点不起,而是海底捞更有性价比。”最近,全国各地不少网友涌进海底捞的线下门店,就为了看海底捞的小哥哥跳一下科目三。手臂一甩、双腿一扭,再配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手,一套丝滑小连招下来,镜头外尽是网友心满意足的欢笑声,如果恰好碰上帅气的小哥哥,网友们的笑声还得再高几度。站长网2023-11-24 15:29: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