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应用,独立APP和内嵌AI,谁会胜出?
大模型产品,会往什么样的趋势发展?
下一个国民级的AI 应用长什么样?
2023 年 2 月,ChatGPT横空出世,点燃了AI Native的概念,让一众创业者和巨头兴奋不已,试图打破传统探索独立APP的新形态,从上而下颠覆应用生态。然而, 18 个月过去了,我们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那么快。
8 月 13 日,QuestMobile发布了《 2024 年生成式AI大模型应用生态研究报告》。积极的是,根据QuestMobile监测数据,独立APP跑出了 2 个千万级用户流量的AI应用,抖音集团的豆包、百度的文心一言分别为 2752 万和 1134 万。但意外的是,还有 8 成独立应用流量低于 50 万。

究其根本在于,AI应用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巨大的不同,彼时移动端有大量的用户需求未被满足,需要创新应用从0-1,而如今未被开发的需求并不是大多数,卷画画、卷写诗无法让AI应用快速“做大”。
这或许是另一种AI应用形态异军突起的原因。QuestMobile数据显示,互联网头部APP中有 9 成在布局内嵌式AI应用,用AI改造现有服务体验,为解决问题提质增效。其中,在支付宝上提供服务的“AI金融助理”支小宝用户量已达 5908 万,用户数跑到了AI独立APP的前头。
这让我们认识到,无论是AI原生的独立APP还是内嵌AI,外在的“面子”形式其实并不重要,真正能让大众用起来的AI,才是技术落地的关键。
1
AI独立APP上不了“速成班”
回顾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发现,短视频平台抖音、基于LBS定位的外卖平台美团、基于智能手机的微信和支付宝,都是移动原生的产品。他们创造了新的产品形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快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顶尖的产品。
也正是因此,在AI时代到来的开端,整个行业都在探索AI Native的形态,要做AI版本的超级APP。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AI Native应用确实很“性感”,它可以围绕AI技术长出无限的应用功能,为用户提供高度个性化、新奇的体验,品牌认知也更强。这样的产品形态,也给智能交互创造更多空间,AI Native应用能够实现更自然、更沉浸的交互体验。
但同时也将应用创新带进了一个误区:AI产品必须要Native,才能让AI技术发展更远。
事实证明,AI它本身的产品形态,是独立APP、Agent、小程序还是应用插件,都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场景、需求和用户群。
我们经常将现在这个阶段称为“拿着锤子找钉子”,即AI能力有了,关键在于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不断地场景突破中,去年 11 月,OpenAI开发者大会中发布的GPTs将Agent带到了大众视野,仿佛嵌入一个Agent,就能一蹴而就地打造出所谓的AI Native应用。但同样因为缺乏真实需求场景的支撑,许多GPTs项目最终只能黯然退场,甚至微软直接取消了GPTs项目。
显然,让AI独立APP上“速成班”难免有些拔苗助长,行业快速的跟进和赶超带来的是应用“越来越像”。据QuestMoblie报告显示,应用的类型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无论是LLM的语言处理,还是文生图、视频生成,集中在各行业生产力工具的范畴中。

场景的同质化导致了产品的同质化,不少LLM产品从产品形态、能力甚至是UI设计上都几乎如出一辙。
一位独立开发者告诉我们:“AI应用现在面临着用户迁移门槛很低的情况,你看某APP收费了之后,很多用户就去选择了免费的另一家了,因为产品的能力同质化,几乎没有不可替代性。”
更重要的是,AI产品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们需要通过不断地使用来学习和进化。这就需要真实用户数据的反馈和具体场景的不断打磨,才能使产品日益精准和完善。
正因此,现实情况是许多AI产品在初期就缺乏足够的用户基础和应用场景,导致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数据来优化模型,形成了开局困难。
不过,千万级用户流量的独立APP出现,也让行业看到持续增长的希望。关键是大家要淡化“速成”的幻觉,给它们更多时间和空间,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1
嵌入超级APP,AI落地的另一条主航道
当我们在尝试创造AI超级APP时,却忽略了我们原本就有超级APP。
内嵌式AI崛起,让大家看到AI应用落地的更多可能。以支付宝为例,作为国内第二大商业开放生态,其小程序数量超过 400 万,覆盖了零售、餐饮等主要行业的90%商家,每天有近 7 亿人次使用其生活服务类小程序。这一庞大的生态,为AI应用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活跃的落地场景。
而国民APP也正在用自己在验证过的用户需求和场景土壤,孕育出更加实用的AI产品。
基于支付宝平台,蚂蚁的AI技术尝试落地“三个管家”,覆盖金融理财、生活服务、医疗健康这 3 个大众焦点场景。得益于支付宝生态内原有的业务场景和流量,快速迎来了第一波用户。
其中,作为生活管家的支付宝智能助理,能帮用户用AI唤起各类服务,完成买咖啡、购物等日常任务,让AI融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更早上线的AI金融助理“支小宝”则专注理财和保险专业知识问答,能提供行情解读、持仓分析、保险配置和投教科普等专业服务,最新月活用户已经高达 5908 万,而这也仅仅只达到了支付宝APP用户的6.6%。

通过内嵌在超级APP的生态中,它们为AI应用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活跃的落地平台,让AI的飞轮快速转动起来,无需从头开始寻找场景、构建用户基础。另一方面,AI的能力也反哺了生态,为支付宝等超级APP的用户带来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同样快手的可灵也提供了鲜活的例子。在「可灵」爆火之后,许多用户通过可灵生成视频后直接充盈了快手的短视频生态。
相比之下,一些独立的APP在落地过程中面临的场景挑战,在超级APP中内嵌AI得到迎刃而解。内嵌的AI应用也可以顺滑地迁移到不同的服务场景中,切换成本更低。
QuestMobile的报告认为,AI应用插件依托超级APP等生态流量池,能够低成本触达经营用户,同时能与生态内的现有业务场景及能力快速融合。在现有互联网生态的竞争下,插件类AI应用具有更高的突围概率。
回到开篇的话题,大模型落地确定的趋势之一,是解决用户需求和痛点、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创建可预期的商业模式。本质上,这些才是大模型产品落地的“里子”,而非昙花一现的概念。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独立APP的尝试,还是超级APP内嵌AI的策略,它们都将在各自的探索之路上,找到各自适应市场的最佳路径。技术的多样性和创新的丰富性将共存,共同推动着AI应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让更多普通人感受到AI带来的不同。
月销近亿、涨粉78万,“男装带货一姐”如何炼成?
“女大佬”卖男装,月销近亿“无所谓的,别给我拿那些杂牌。”“没有这点实力,我敢叫一姐吗?让你们看看澳门女人的魄力。”精致奢华的直播间内,全身上下无一不是奢侈品牌、画着烟熏妆容的女主播,从皮箱里拿出产品激情讲解,身后站立着一排保镖,身侧还有一位表现得“胆战心惊”的秘书......这就是最近热度非常高的女大佬“澳门coco姐”的直播间。站长网2024-10-29 14:15:030000喜提157亿!蔚来宣布完成阿布扎比CYVN股权投资
快科技12月27日消息,蔚来汽车近日宣布:已完成来自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CYVNInvestmentsRSCLtd2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57亿元)的战略股权投资交易。公开资料显示,CYVN是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投资机构,成立于2022年,聚焦在先进、智能、可持续的移动出行领域进行战略投资和布局。目前,CYVN合计实益拥有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约20.1%。站长网2023-12-27 20:09:220000Adobe推AI生图下猛药:侵权包赔!企业版Firefly已上线
AI生图涉嫌侵权怎么破?Adobe打包票:用户只管玩,侵权我们赔!现在,Adobe正式推出面向企业客户的Firefly,并保证使用过程涉及版权侵权诉讼,都由Adobe承担赔偿。不久前,Adobe才将Firefly整合到Photoshop中,这会儿就搞个“包赔服务”,这效率一看就是眼馋Midjourney和StableDiffussion,抓紧时间抢市场。站长网2023-09-11 09:08:540000小红书电商“摇人”
在国内电商价格战日趋激烈、战火逐渐向海外蔓延的情况下,小红书发起了新一轮电商冲击,能不能改变行业格局尚难定论。但引人瞩目的是,小红书电商拿出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货品价格和补贴,而是“人”。据《晚点LatePost》报道,近期小红书整合了电商业务与直播业务,组建了新的交易部,成为与社区部、商业部平行的一级部门。此前电商业务是归属于社区部之下的二级部门。站长网2023-09-05 13:55:530000调查:全球CEO因生成式AI的不确定性部署“受阻”
🔍划重点:1.EY调查显示全球CEO在生成式AI的炒作中感到困惑。2.美国CEO面临部署生成式AI的压力,但不确定性使他们陷入“两难”境地。3.超过三分之二的CEO承认需要迅速采取生成式AI行动,但同样比例的人表示他们被技术的不确定性所“阻碍”。站长网2023-11-01 12:10: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