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拍出海短剧,一部成本立省60万
上个月,很多短剧群以及推特上突然开始流传一个使用了 AI 换脸技术的短剧片段。利用 AI 技术,短剧中中国面孔的演员摇身变成欧美男主,各种小表情、神态还挺到位。视频一出,很多从业者就很兴奋,在原本翻译短剧出海的基础上,这种低成本短剧出海模式,看起来有望在视觉层面的本地化上更进一步。

Heygen 的一秒切换语言、口型,结合 AI 换脸技术,就能将国内的存量短剧快速输送海外,解决这一阶段海外自制短剧产能跟不上的问题(现在头部出海厂商1个月4-5部产出)……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与几位相关技术服务商交流了一番之后,我们发现,现实还是相对“骨感”。
首先,AI 换脸 换语言/口型,是面向国内存量短剧试水海外,也就是说,本质上是追求边际效益,以现在的成本来说,AI 换脸虽然成本没有那么高,但也并不低,但另外的投入能产生多少收入还不确定,基于对 ROI 的考量,短剧出海厂商们还是有顾虑。
更细节一点,基于这个模式,换脸是视觉上接受度提升,但短剧更重要的是文化背景、题材的契合,除了一些全球通用题材,换脸解决不了剧情不够本地化的问题,未来付费转化也是问题,还是回到了 ROI 的考量。
但聪明的从业者们,开始基于现有技术和难点,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AI换脸短剧,厂商们算不过账
AI 换脸本身不是一个新技术,不过此前在电影制作、直播等领域的商用更多。也不得不让人感慨,第一个想到将 AI 换脸和短剧出海结合的人简直是天才。上文提及的换脸短剧或许不是第一次 AI 换脸在短剧上的应用,但是确实成为了短剧出海从业者开始关注 AI 换脸技术的一个契机。观察上述换脸视频原作者的朋友圈,他说感兴趣的人非常多,半天加了上百个人。
听起来很是热闹,不过笔者在 TikTok 上搜罗了一圈,体感上目前海外市场上的 AI 换脸短剧并不多。这种感受其实也和技术服务商安总的感受类似,“观望的人多,试水的人少。”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怕钱投进去回不了本。市面上,AI 短剧换脸的报价基本在5w 到10 w 元不等,技术价差很大,“对口型翻译”基本算是额外服务还得再加钱,全套下来不是一个小数,做得好、做得全一些,很有可能是20w 人民币的价格。
现阶段,常见的“短剧内销转出口”的做法是翻译,一般加外语字幕,讲究点的,会加入配音,TTS 配音都很少(Text to Speech,文本自动转语音),主要是效果不自然。领向鸟翻译公司负责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报价,直翻短剧的报价大概是30元/min(除了翻译,该费用还包含打轴、校轴和压制输出等流程),加上真人配音300-400元/min,这样处理下来,单部输出成片能控制在1万内(不含配音)。像九州这样的公司有自己的 AI 翻译系统,成本还会更低一点,据此前九州在一个闭门会议上的介绍,他们的成本能做到100-200人民币/部。虽然粗糙点,保留了中国面孔和声音,但海外用户也能看得懂,以这样的价格,直接将国内短剧输出海外,要便宜太多。虽然这样的作品放到海外,付费转化会差很多,但依然是很多预算不够的厂商的首选。
当然,也不单是成本考量,另一个问题在于“现成短剧不一定符合老外的口味。”这个反馈也符合我们对于海外用户的认知,翻译短剧成本低但是用户的付费热情也稍弱一点,AI 换脸实际上解决不了库存短剧“剧情本地化”的痛点,AI 换脸后究竟能撬动多大的营收,大家心里也没底。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 AI 换脸现阶段更多是精品短剧“内销转出口”的试水,大规模上 AI 换脸,成本和回收都有比较大的压力。
不过,在和多位技术服务商交流的过程中,笔者意外了解到一个利用 AI 换脸技术做“伪海外自制”的思路,厂商把海外剧本拿到国内来拍(国内演员演绎),不换脸版发国内,换脸后发海外,这样算账,加上 AI 换脸的成本也比海外低不少,而且同时解决了剧情不够本地化的问题。
客户找上门来的“伪海外自制”
海外自制的成本高几乎是所有短剧出海厂商都会提及的问题,尤其是制片。这部分的成本控制,过往我们更多看到是团队内部的流程优化,选择美国之外的制片团队等等,例如换到欧洲一些没有那么发达的经济体,例如罗马尼亚等等。但是在国内拍,再 AI 换脸的思路属实是笔者没有想过的。
技术服务商圆梦空间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客户找上门来的新业务,“我们最开始的业务是做数字人和影视剧换脸。最近找我们的短剧厂商特别多,大概有7-8家。”负责人张旭说。
国内并非没有外籍演员,但正如我们此前了解到的情况,很多外籍演员已经是出海广告中的“老面孔”了,而且还有口音之类的问题,选角受限。张旭介绍,“使用了 AI 换脸技术后,厂商可以找会表演的演员,脸随便挑。”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即使加上20w/部的换脸报价已经算业内偏高的价位,但是还是会比海外自制更便宜。海外自制的价格大概在15w 美金-25w 美金(约合105w -175w 人民币),国内一侧我们即使按单部剧50w 元的制作成本,加上换脸,总价70w 元,少说也省了几十 w 元。
此外,还节约了时间。一般单部短剧 AI 换脸和配音的工期是10天,加上这一环节,国内制作的周期仍然比海外短将近一个月。
张旭直言,考虑到成本,应用在短剧上的换脸技术其实会与过往大荧幕电影的应用有些差别,“两者的质量标准不一样,像电影一般是4k 级别的,短剧1080p 就够用了,因为还是希望尽可能去控制成本。”而据张旭说,他们成品项目最快会在这个月中上线,首批 AI 技术加持的“伪海外自制”短剧也将很快接受市场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AI 换脸的门槛本身并不是特别高,甚至新手利用现成的 AI 工具基本上也能“凑凑活活”做出换脸的成片,但是微表情的处理,口型匹配度以及皮肤细节保留情况等就千差万别了,这些因素也导致了目前市面上相关技术服务商的报价差异极大,不过整体上还是一分钱一分货,需要厂商平衡预算以及做好预期管理。
写在最后
在产能受限的现状下,短剧出海也已经热得不行。可想而知,技术能力的加持下,将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味”短剧上线。比如近段时间,国内有一家叫做井英科技的公司宣布拿到了百万美元的融资,据他们自己说,视频生成模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正计划在海外推出首个 AI 短剧 App。
但如我们之前的文章所分析的那样,包括现在的头部短剧出海 App 都存在留存不高、赌爆款的问题,另外伴有内容供给同质化、头部产品大力买量洗用户,新的一波供给上线,会将市场推向哪个方向,我们会持续关注。
IBM发布报告 证明投资人工智能可降低数据泄露成本
IBM安全部门的2023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提供了有力证据,证明投资人工智能、自动化和威胁情报可以缩短数据泄露的生命周期,降低数据泄露的成本,并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建立更强大、更有韧性的安全姿态。该报告基于对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发生的553起实际数据泄露的分析。站长网2023-08-02 17:41:440000iPhone电池门赔偿金开始发放 网友不买账
近日,iPhone电池门的赔偿金已经开始发放,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据了解,这起事件始于2017年美国用户对苹果起诉,涉及了iPhone6系列、iPhone7系列等机型。0000AI视频自动剪辑工具Captions 支持对口型、AI自动添加音效等
兄弟们,这个AI视频剪辑工具真的太牛逼了!这是一个完全基于AI功能构建的革命性视频剪辑产品。名为“Captions”的这个工具可以自动识别超长视频中的重要片段,并将其剪辑成多条适合传播的短视频,这极大地简化了视频剪辑流程。站长网2024-04-19 14:18:160000OpenAI甩王炸!发布新模型o3,一夜再次改变世界!
今天凌晨2点,OpenAI开启第12天技术直播,也是最后一天。不负众望终于整了个大的,发布全新预览版模型——o3。根据发布的o3测试数据显示,美国AIME数学竞赛中达到了96.7分,大幅度超过了o1预览版的56.7和o1的83.3%,仅错了一道题相当于一名顶级数学家的水平。00002023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比亚迪王传福蝉联榜首
2023年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发布,这是一份关注危机过后企业领导者的榜单。今年,比亚迪的王传福凭借公司的翻倍增长和超过100亿元的净利润再次蝉联榜首。比亚迪在全球垂直产业链整合方面表现出色,通过自主生产座椅、电池等关键零部件,重新定义了汽车制造业。王传福表示,品牌是比亚迪未来50年、100年都屹立不倒的关键。今年的榜单中,新面孔占了40位,其中有12位CEO年龄在50岁以下。站长网2023-07-13 07:40:5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