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富贵闲人”,2款社交App月入百万美金
今年年初,TikTok 在美国遭遇被禁风波,连带反应就是多个 TikTok 替代品下载量飙升。这些 App 自然都没有在榜单上停留太久,但编辑部近日发现,年初靠“TikTok 替代品”热度短暂冲榜的 Clapper,虽然在下载榜已经完全捞不起来了,但收入却在快速增长后依然保持稳定。

Clapper App 页面
根据点点数据,2023年3月,Clapper 下载量激增,当月双端内购收入就从2月份的不到85万美金,增长到了130万美金。现在大半年过去了,Clapper 的月度收入一直保持在110万美金以上。

Clapper 双端月流水的变化 | 来源:点点数据
Clapper 用户量不大,但消费意愿极强
虽然3月份下载量激增靠的是 TikTok 的热度,但和 TikTok 定位完全不同。Clapper 主要面向 X、Y 世代,也就是年龄大约40 的用户。
与 TikTok 相同的地方是,Clapper 也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主要内容形式,变现也主要靠内容打赏。
除此之外,主播也可以在直播间挂购物车,但主播通常不会直播带货,而是让用户佛系下单,在 Clapper 主页也无法找到购物入口,用户只有打开创作者主页或者在直播间内才可以下单产品。广告变现,笔者目前也没有观察到。

创作者直播间的购物车
但这一次再写 Clapper,相较于8个月前,虽然商业化的路径依然集中在 IAP,带货佛系、且不做广告变现,但稳定的流水、稳定上升的 RPD(单次下载收入)已然验证了 X、Y 世代垂类人群短视频社区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上线至今 Clapper 的流水情况 | 来源:点点数据
关于 Clapper 的更多背景,读者可以参见3月份的文章《海外用户开始寻找TikTok替代品,华人创业者做的短视频App冲到总榜第4》。这一次,我们想重点聊一聊 Clapper 圈定的这批40 人群。
根据点点数据,除了2023年3月下载量快速增长,Clapper 的双端日均下载量不超过4000,自 App 上线以来,全球累计下载量不到500万。

上线至今 Clapper 的每日下载情况 | 来源:点点数据
刨去下载到真实用户的“损耗”,会发现 Clapper 的用户总量不算多,用户增长也不算快。
Clapper 绝大多数用户在美区,点点数据显示,3月份之后,Clapper 美区的月活用户基本能保持在60万以上。我们以9月份的成绩为例,Clapper9月份美区双端月活大约66万,同月收入大约92万美金,那么它9月份的 ARPU 大约在1.4美金。
用 TikTok 做个粗暴对比。TikTok9月份美区收入7590万美金,月活用户1.4亿,9月份 ARPU 大约在0.54美金,比 Clapper 少了将近2倍。
不得不说,Clapper 虽然获客能力一般,但用户的付费能力/付费意愿似乎远超 TikTok 上的 Z 世代和 Alpha 世代。
40 人群有钱又有闲
笔者花了2天时间测试 Clapper,几乎是每隔1个小时打开刷一次。
两天时间里,笔者看到:
1. 一位老奶奶,从北京时间中午12点在直播间点播歌曲、下午4点也就是美国的凌晨在直播间吃宵夜,顺便和一个已经躺床的大哥连麦、晚上7点也就是美国清晨,在直播间睡觉。

2. 几位长途卡车司机直播连麦,一个在给车加油、一个在路途上,而发起连麦的主播当天不出车,摄像头就放在驾驶位上记录着窗外,人大概已经在附近的旅馆睡着了。

在直播间,观众头像上会显示用户等级(见下图),和其他 App 一样,用户在直播间打赏的金币数额越大,头像显示的等级就越高,短视频打赏不会影响等级。同时,打赏数额累计的有效期只有365天。也就是说,假如一个用户 Day1送出价值1000金币的礼物,等级有所上升,剩下的364天都没再打赏,那么到第366天,该用户在直播间的等级就会清零。

Clapper 用不同颜色来划分观众等级,等级不同,解锁权益不同(例如彰显等级的头像边框,进入直播间时能被所有观众看到的专属特效)
笔者没有充钱,不知道每提升一级分别需要多少金币,但根据网友截图推算,进入30级之后,每提升一级需要打赏500美金以上(推算过程见下图图注)。以老奶奶直播间出现的35级用户为例,这位用户近365天,在 Clapper 的直播间里可能花了几千美金。

(注:左图显示30升级到31级,还需6400个金币,约占全部进度条的1/6,因此推断30-31一整级大约需要38000金币,也就是大约550美金。按照级别越高,升级越难的一般套路,要升级为右图35级,至少也要几千美金)
Clapper 的 X、Y 世代用户行动自由、时间灵活,他们有大把时间泡在 App 中,而且粘性很高,出手阔绰。
VisualCapitalist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的 X 世代和 Baby Boomers(41-75岁人群)几乎占据了大约70% 的社会财富。相较之下,被认为主导未来的 Z 世代,其财富积累速度要比前几代缓慢得多,付费能力差,不仅囿于年龄阶段,也受时代影响。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整体来衡量的话,Z 世代随着年龄增长的财富积累速度,要比前面的世代更弱一些。当然,如果新技术落地带动社会快速发展,情况会不一样。

至于 Clapper 如何吸引到 X、Y 世代,并让他们保持粘性?笔者认为 Clapper 一方面比较幸运,把握住了2次增长时机,更重要的是其产品设计得符合用户习惯。

上线至今 Clapper 的每日下载情况 | 来源:点点数据
根据点点数据,Clapper 两次下载量快速增长分别在2021年3月和2023年3月。后一次就是因为 TikTok 被封危机,用户将 Clapper 作为 TikTok 替代品,快速涌入 App。第一次则是在美国国会暴乱之后,各主流社交媒体吸取教训,在内容审核上小心翼翼,而 Clapper 等新 App 发帖政策比较宽松,就成了一批保守派的新阵地。
两次用户增长契机都很偶然,但偶然背后大概也有必然,可以反映出 X、Y 世代人群的一些特点,比如更关心、更愿意探讨政治。而当 X、Y 世代通过偶然契机进入 Clapper 后,会发现这款 App 对他们也十分友好。

Clapper 只有发布视频、发起广播直播和发起视频直播的功能。
在发布视频功能下,与 TikTok 完全相反,Clapper 没有短视频模板、滤镜或者热门挑战推荐,用户只能随手拍或上传已有视频,最多加一个背景音乐和文字,鼓励最真实的内容。这对年龄偏大,适应不了复杂玩法的人群十分友好。
甚至为了进一步降低创作门槛,Clapper 推出“Clapback”功能,用户直接在他人视频下点击“Clapback”,就可以录制一个 reaction 视频,作为自己的视频发布。
如果说 Clapper 是通过低使用门槛、追求真实的社区氛围让40 用户把空闲时间留给 App,另一款 App 则是让40 群体把空闲时间放到真实世界,其 App 同样能实现月入百万美金。
无心插柳的40 人群交友 App
Lukas、Kai 和 João 在2017年开发出了 Crush 这款 App。
Crush 和多数 dating App 有很多区别。以 Tinder 为典型的 dating App 会通过滑动他人照片进行双向匹配,而三位创始人认为,这种形式无形中让用户把外貌放在匹配标准中很靠前的位置,而且从网聊到线下见面的转化也很难。
于是,Crush 反其道而行,用户创建个人资料后,直接选择感兴趣的线下活动,比如一场酒局、一次徒步,日常活动的人数一般控制在6-12人。

直到活动快开始前,活动成员间才可以进行网聊。Crush 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用户直接通过线下活动去接触他人,因为长时间的网聊常常会让用户彼此产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想象,而且对彼此的期待往往更高。
有了这个想法后,Crush 上线。一开始创始人把目标人群设在18岁以上的成年男女,但随着用户进入,他们发现主要活跃的用户集中在40岁以上。
用户画像和用户在 App 内的行为都会影响 App 定位,Crush 渐渐不再强调是一个 dating App,而更多承担交友的作用。由于一场活动最少6个人,也就说用户每次走到线下至少会结识5个新朋友,所以在2019年,Crush 也改名成了 meet5。
随着产品逐渐成熟,meet5也会让用户自己组织活动,还可以申请成为某个区域的队长,或者在某个 meet5没有开拓的区域组织第一次活动。
meet5的模式其实已经脱离了一般的交友 App,而更像是一个中老年版本的线下活动组织。我们印象里的线下活动组织更常出现在年轻人群体中,从北上等城市发起,延伸到各省的省会城市,再到一些年轻人多的非省会城市。一开始团队会让有经验的策划到各城市举办活动,渐渐发展出当地的主理人。各地团队一般都是“为爱发电”,不以赚钱为目的。这也是 Z 世代线下交友的一个 bug,并不赚钱。而放到海外,甚至在市场需求验证层面,都有问题,之前软银投资的年轻人线下活动交友 App IRL(寓意 In Real Life)一度估值超10亿美金,有着千万 MAU,但最后被曝95% 数据造假...
而通过 meet5,会发现上面线下活动交友的模式,放到中老年群体身上,却是成立的。
中老年群体中有一些人已经退休,随着年龄渐长缺乏合适的社交渠道,或者找不到工作之外获得成就感的事。这类困境放在年轻人身上会少很多,而对中老年群体就显著得多,meet5无意间消解了中老年群体的这些困境。
而进入线下,中老年群体也比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参与活动、组织活动。所以你会看到5个叔叔阿姨在10月份能抽出9天时间来一场从德国到葡萄牙的旅行。虽然作为队长,每个月要策划2-3场活动,工作量不小,但在汉堡和不莱梅,meet5还是有多达70位队长。
德国是 meet5起家的地方,围绕德国,meet5现在也把活动做到了瑞士、奥地利、法国等,但德国还是贡献绝大多数收入的市场。根据点点数据,10月份,meet5的月度收入超过了124万美金。
meet5不会从单场活动中收费,而是推出了订阅制,设置了 Club 和 Premium2个等级,月费分别是4.99欧/月和12.49欧/月。如果用户想优先报名活动、按照类别搜索活动,就需要订阅 Club 会员,如果用户还想在 App 内有更多特权,比如查看其他用户状态、打开幽灵模式等等,就需要订阅 premium 会员。

Clapper 将中老年人的时间留在 App 内,meet5将中老年人聚集到线下,2款 App 虽然模式完全不同,但共同点都是抓住了中老年群体时间自由,需要与同类人进行连接的心态。在这个基础上,2款 App 也都做了符合中老年用户习惯的功能设计。在运营上,也体现了用户思维,比如 meet5每周会面向新注册 App 的用户开视频会议,教他们如何使用 App。
写在最后
之前我们写过不少面向所谓小众人群的产品或品牌,例如 LGBTQ 社交 App、宗教社交 App、面向医护人员的服装品牌、面向术后患者的内衣品牌等等。通过这些产品会发现,不少所谓的小众人群创造出的市场空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而老年人是又一个有着强需求的“小众群体”,同时拥有典型的高 ARPU 值特征。
售价5499元起!华为Mate70系列正式发布:首发全球首发卫星寻呼
华为在今日下午的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Mate70系列智能手机,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活动中强调了该系列手机在设计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称之为“史上最强Mate”。0000微软悄然推出适用于 Android 的专用 Copilot 应用程序
微软公司近日悄无声息地为Android推出了一款新的独立AI聊天机器人应用,名为「Copilot」。这款应用首次被Twitter用户发现,它的发布丰富了AI驱动移动应用的领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站长网2023-12-27 09:44:420000iCloud Private Relay 宕机影响全球 Apple 用户,服务中断引关注
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iCloudPrivateRelay服务,专为iCloud用户设计,旨在通过加密流量保护用户免受在线追踪器的侵害。然而,自上周四起,该服务在全球多个主要市场遭遇宕机,包括欧洲、印度、日本和美国,影响了部分Apple用户的正常使用。站长网2024-07-27 13:31:510000努比亚Z70 Ultra首发星云AIOS系统 集成星云AI大模型
努比亚公司宣布,将在11月6日举办努比亚12周年庆典及星云AIOS沟通会,届时将展示其最新的技术成果。根据官方预热海报,努比亚Z70Ultra将首次搭载努比亚星云AIOS系统。站长网2024-10-29 11:44:570000何小鹏:技术的争鸣定能让用户受益 感谢余承东
最近,国内汽车圈因为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技术路线争论,几位大佬们隔空互怼,引发了广泛关注。而今天,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文表示,他相信这种技术的争鸣最终会让用户受益。何小鹏表示,他和余承东一起讨论了技术路线,相信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拓展AEB功能,能够引领智驾科技创新,共赢智能电动汽车新时代。他还感谢余承东的建议和大度,表示有时候误会之后更容易成为好朋友。站长网2023-11-09 11:52: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