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

有了ChatGPT,数字永生两年内实现?

站长网2023-03-08 09:11:080

OpenAI公司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是这个世界的一汪“祸水”:过去不敢想的,现在敢想了;过去敢想却做不到的,如今似乎有希望了。

它直接挑起了谷歌和微软之间的新搜索大战,也在另一个角落撩拨着人们的希望,那就是“数字永生”领域。

2月1日,元宇宙公司Somnium Space的创始人阿图尔·西乔夫(Artur Sychov)告诉VICE科技,ChatGPT的推出可能会加快数字化身推向市场的进程,远远比计划得快。

而最新的消息也许会让致力于“数字永生”的公司更加振奋:3月3日,OpenAI发布官方ChatGPT API,100万单词输出的价格才2.7美元,比已有的GPT-3.5模型便宜10倍。

在过去几年涌现的元宇宙公司当中,Somnium Space走得比较远,其平台已经与虚拟现实头显设备兼容,可以提供沉浸式3D体验。

去年4月,西乔夫宣布公司正在开展一个名为“永生(Live Forever)”的项目,其源起于西乔夫父亲的离世。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在与爷爷的交谈(而不是从一堆照片和信件)中认识他?

参与“永生”项目的用户,将被采集和存储在Somnium Space中的所有数据,包括日常对话、声音、行为动作、表情等,以此得到一个数字化身。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这个化身可以与人类互动、交谈。

但这只是第一步,一个合格的数字化身必须有流畅的对话能力,否则只是一个拥有虚拟形象的个人“网盘”,谁会乐意对着它叫爷爷?ChatGPT的出现,正是在这个维度让“永生”项目有望实现时间跳跃。

提醒了西乔夫这个可能性的,是Somnium Space的一位用户Artific。他长期混迹在这个元宇宙。ChatGPT的对话能力让他感到震惊,于是他尝试将ChatGPT的API接入进来,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求助了ChatGPT“本人”该怎么操作。

西乔夫还向VICE科技展示了自己的数字化身,其部分集成了ChatGPT。

这个化身的对话仍然有一些僵硬,比如会说“我今天能帮到你什么吗?”,对于他的“数字孪生兄弟”来说,这样的问询显然有点太生硬了。

但这个数字化身也的确更具有实感,它可以描述自己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我可以看到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人在探索大厅,还能看到一个酒吧、一些街机游戏还有很多可以驾驶的车辆,以及远处地球的美景。”

西乔夫还认为,这项技术让数字化身可以执行一些口头指令,比如把墙刷成蓝色、建造一个花坛。

“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迅速。老实说,它的发展速度甚至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快。”西乔夫说。

去年的西乔夫认为,“永生”项目有望在5年内推出,如今他认为这个时间将缩短至两年甚至更短。

“永生”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而ChatGPT似乎为其中一条路径补全了最后一块拼图。

A

利用人类的数字痕迹,来喂养人工智能,并且定制出一个数字化身,这是“数字永生”的路径之一,也是离实现最近的一条路径。

不仅是西乔夫感到兴奋。在中国,北京星愿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本月也宣布将结合ChatGPT技术,推进“数字生命计划”。

在2013年推出的科幻剧集《黑镜》(第二季)中,《马上回来(Be Right Back)》一集的故事是这种路径的一种推演:

失去丈夫的年轻女子发现自己怀孕了,悲痛之中接受了朋友的推荐,开始和一个丈夫的数字化身交谈。起初,数字化身能学习的只有丈夫生前在社交媒体等发布的公开信息,随着女主角喂养私人邮件、视频等,数字化身和丈夫也越来越像,可以和女主通话,最终甚至借由一个人造的“身体”陪伴左右。

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网上留下足迹,并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生活,这大大增加了该路径的可行性。早在2000年,微软的两名研究人员发布的报告就指出,记录一个人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每一次谈话,估计只需要约1TB的存储空间。

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在该路径上实践,不管是Somnium Space还是国内的星愿航天,都只能算是“新来的”。

包括Eternime、HereAfter、Nectome、Legacy Locker等在内的公司都在致力于售卖“数字永生”服务。

其中Eternime公司是其中成立比较早的,2014年就已经有针对其的报道。Eternime的模式是参与者需要提供自己的所有记录,包括访问联系人、生日、社媒记录(包括点赞)、电话通知、电子邮件账户、位置、教育和工作历史、照片、视频、家人亲友身份等。

也就是说,想要“数字永生”的人,在生前就开始做准备,尽力喂养Eternime的机器人。

另一家公司Nectome的HereAfter计划则至少在2019年前就已经有公开报道的数字化身推出。这家公司始于创始人詹姆斯·弗拉霍斯(James Vlahos)得知父亲身患癌症后,开始创建“父亲机器人(Dadbot)”。他在云端记录了父亲的生活故事,并通过人工智能和亚马逊的智能语音平台Alexa和Dadbot聊天。

2019年,当时78岁的美国作家安德鲁·卡普兰(Andrew Kaplan)加入HereAfter计划,成为其第一个客户,将自己打造成了AndyBot。2021年11月,HereAfter的平台正式开放。如今在其官网可以看到,该服务以月计费,每月3.99美元到7.99美元不等。官网还鼓励用户以礼物的形式将这项服务在母亲节、父亲节等时间送给亲友。

人们对“数字永生”兴趣高涨:Eternime网页完成的四天后就有3000人注册,到了2019年,还没有正式推出服务的Eternime已经有45479人在官网登记。

另一个来自葡萄牙的ETER9在2020年刚维护几周时已经拥有7万用户。ETER9的每个用户都有一个“AI副本”,它可以学习复制用户的在线行为,甚至可以在死后代替用户发布评论和内容。

在给人工智能喂养数据打造数字化身以实现“数字永生”的路上,也不乏科技巨头的身影。2021年1月,微软申请了一项新专利,该专利可基于历史人物或真人打造聊天机器人。

B

但可行不代表真的行,要普及这样的“数字永生”,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数字孪生”服务,还有不少伦理与法律的问题需要厘清。

在近期播出的一档节目《星空下的对话》中,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和搜狐创始人张朝阳聊到了ChatGPT,周鸿祎表示,自己以前对数字永生持有怀疑态度,但ChatGPT出来后,觉得数字永生成为可能。

有意思的是,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像《流浪地球2》中那样利用自己的所有信息打造一个数字化身时,周鸿祎和张朝阳都表示不愿意。

这是“数字永生”面临的最重要的伦理问题之一:本人不愿意,也可以“复活”他/她吗?

失去亲人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反应与诉求。2020年底,B站上线纪念账号功能,但运营团队逐渐看到了用户的不同需求:有人想要保存和继承,也有人想要删除或注销。

各个国家对于“数字遗产”的归属与处置问题的法规不同,比如在英国,虽然死者之前所立遗嘱中包含的“数字遗产”处置愿望将作为指导,但遗嘱执行人或继承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遵循。

这就为违背本人意愿提供了空间,一个生前对“数字永生”深恶痛绝,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数字鬼魂的人,却可能被手握其数字遗产的亲人打造出一个数字化身。一个生前每月交7.99美元记录自己的一切,打造出了一个自己的数字化身的人,化身却可能被对其数字遗产有处置权的亲人“杀死”。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死者的数据都没有受到保护。”伯明翰阿斯顿大学媒体和隐私法高级讲师艾迪纳·哈比贾(Edina Harbinja)在2020年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因此,法律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创造一个类似死人的虚拟形象或机器人。”

“数字孪生”还涉及其他问题:如果所使用的数据包括死者与朋友和其他人的谈话,是否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数字化身是否会被“货币化”?是否会被拿来做广告(谁能拒绝亲人的数字化身推销其生前最爱喝的酒呢)?

问题很多,答案很少。

C

更大的也更哲学的问题是:就算在海量个人数据的喂养下,就算在ChatGPT这样强大的聊天机器人的帮助下,数字化身只能无限接近本人,却永远都不会是本人。

留下来的照片往往是精挑细选、状态比较好的,聊天记录也不能总是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更不用说人类的行为总是会因时间、场景、互动对象而发生改变。AI只能学习一个带有过滤器的“你”。

另一个思路似乎更加彻底:完整地“复制”整个大脑。在这个路径上的探路者有很多,谷歌和马斯克都在其列。

早在2005年,谷歌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其著作《“奇点”来临》中就做出“2045预言”,即到2045年,人类会因脑机融合、人机融合而走向永生。

库兹韦尔是被比尔·盖茨称赞为“我所知道的人工智能预测领域最牛的人”,人工智能战胜冠军棋手就被他精准预言过。只不过1990年时他预言这一事件将发生在1998年,而1997年IBM深蓝就战胜冠军棋手,误差一年。

这条路并不好走,大脑拥有的神经元数量有约1000亿个,除此之外,大脑中还有胶质细胞、血管、免疫细胞和其他物质,有太多我们不了解的东西。

早在2005年,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就发起了“蓝脑计划”,希望可以逆向制造出哺乳动物的大脑,并在2009年宣布将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整个大脑,进一步揭露人类意识的本质。彼时,这一壮举的时间点定到了2019年,欧盟砸下重金,注资10亿多欧元用于研究。

然而10年之后,人们发现这个项目已经销声匿迹,最后的成果停留在2018年对小鼠细胞的数字3D图谱的模拟上。

2012年,“谷歌大脑”震惊四座,谷歌用1.6万片处理器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系统,模拟人类的大脑神经网络,也是全球最大的神经网络。它无需人类的培训和指令,自己学会了如何识别猫咪。这个研究项目迅速发展,并脱离了Google X成为了谷歌的一个单独部门,不断在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上深耕。

复制整个“大脑”以实现数字永生,光研究透人脑甚至成功达成人脑仿真还不够,意识移植是关键步骤。

去年5月,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播客节目《乔·罗根秀》中描绘了自己的数字永生愿景:通过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实现人机交互,最终实现人类数字化永生:“人会更多地处于云端,而不是在自己的身体里。”

至于马斯克指的融合手段,就是他的公司之一脑机接口Neuralink。2个月后,2022年7月中旬,马斯克发推文称,已经通过Neuralink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云端,并且还和虚拟的自己对了话。

但是口说无凭,马斯克并没有拿出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和演示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马斯克宣称意识上传的10天后,Neuralink完成了2.05亿美元C轮融资,这也是脑机接口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融资。此前该公司的两次融资金额分别为1.07亿美元、5100万美元。

若从科幻作品中寻找我们可能的困境,《黑镜》的《马上回来》中,女主角先是因为死去丈夫的“数字孪生”激动不已,最终却不再视之为丈夫本人,也舍不得让丈夫再“死”一次,将其放在了小小的阁楼里。

而在剧集《上载新生(UPLOAD)》中,死去的人们将意识上传到了伊甸园般的世界中,却渐渐发现自己在这个“伊甸园”中的生活水平完全仰赖于自己和尚在“阳间”的亲友的财力。

根据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技术加速进步,科技发展会达到指数增长,也许你我真的可以在有生之年见证“数字永生”——先是类似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披上了你的皮,让你的亲友啧啧称奇,而后是以某种方式(比如芯片植入)扫描意识上传云端。

你准备好了吗?

参考资料:

1、新智元:《谷歌自动重建了果蝇完整大脑:40万亿像素图像首度公开》

2、长江日报:《马斯克大脑上云?数字化“永生”恐怕还是幻想》

3、新浪科技:《Google X部门开发人脑模拟器:电脑学会识别猫咪》

4、学术头条:《将大脑意识上传云端,实现思维永生,你愿意吗?》

5、脑极体:《“数字永生”可以实现吗?》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