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耳机开年大战:谁卖爆?谁尴尬?
前两天的“科技春晚”CES2025上,除了AI眼镜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之外,AI耳机的展台前也大排长龙。
随着AI行业的爆发,AI的入口争夺战成为这两年的一大浪潮,AI耳机是不输于AI眼镜的一大市场。
目前市面上,手机厂商、音频品牌和互联网大厂及科技公司,都在下场做AI耳机。据「定焦One」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销量稳定且真正具有AI功能的耳机品牌,已经不下14家。
AI耳机火热的背后有两大前提。
一是TWS(True Wireless Stereo)耳机,也就是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普及。2016年苹果发布AirPods,有线耳机逐渐退出市场。过去两年户外活动的增加,加剧了无线耳机的渗透率。
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TWS耳机出货量达到9230万台,同比增长15%,小米和华为在全球市场均实现了超50%的年增长率。但是目前行业相对比较分散,排名第一的苹果,其市占率也只有21%,随着AI的加持,市场增量和行业格局还有可能发生变化。
二是大语言模型发展到GPT-4o阶段,语音交互的质量越发成熟,比起智能音箱时代每次都要先唤醒再对话、音箱不是听不懂就是答不了,可用性大大提高。
基于这两点,2024年下半年,多个厂商都发布了新款AI耳机。行业人士预判,AI耳机市场将会在2025年迎来一次爆发式增长,通过耳机联动手机端的智能体,真正的Siri时代离我们不远了。
耳机的AI化势不可挡,谁能吃到最大红利?最大赢家是谁?
AI耳机三大门派
耳机在基本实现无线化之后,消费者对耳机的使用时长大幅提高,使用场景也延伸至会议、运动等。从2024年开始,耳机行业再次迈入AI化的进程,为耳机加入AI语音交互功能。
据「定焦One」梳理,目前入局AI耳机的公司可以分为三大派,他们入局的目的和产品方向也有所区别。
第一派是传统手机厂商,如华为、小米、三星等,以华为为例,用户通过AI耳机唤醒“小艺”智能体,然后进行查询路线并导航、面对面翻译(别人说的话直接翻译好后回传到你的耳机中)等动作。手机厂商的AI耳机往往和手机销量有所绑定,华为新款AI耳机在京东单店铺销量已超2万副。
第二派是音频品牌,这些原本就做耳机、音箱等硬件的品牌又细分为两类,一类如飞利浦和纽曼等接入腾讯、百度、OpenAI等外部公司的大模型或自研模型(塞那银河GPT4.0大模型),通过耳机连接对应APP实现翻译、录音转译等动作。这类耳机已经与运动或会议场景强绑定,功能性强,销量也不低,Cleer ARC3耳机在京东单店铺销量也已超2万副。
另外一类如WISHEE、iKKO等则是在耳机仓上面做文章,加入可触屏幕和通讯模块,或内置ChatGPT成为独立的硬件设备,但目前使用感受一般。这类耳机销量相对较低,京东单店铺销量在几百到几千副。
iKKO和WISHEE小红书官方账号的产品实拍图
最后一类则是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公司,这类企业本身有翻译技术、语音技术和大模型技术的沉淀,做AI耳机的目的是将自身的优势通过硬件进行商业化的闭环。
比如今年参展CES的科大讯飞本就专攻会议场景,通过录音笔提供录音、转写、翻译、生成会议纪要等服务,现在通过AI耳机与手机打通这些服务;再比如字节收购Oladance(耳机品牌)后发布的Ola Friend耳机,接入了字节旗下的豆包智能助手,将豆包的功能延伸到日常陪伴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出于商业化的考虑,和小度、元宝开放给其他耳机品牌使用不同,字节在软件和硬件上选择闭环,规定豆包只能由Ola Friend耳机唤醒,其他耳机无法唤醒。目前这款耳机在京东单店铺销量超一万副。
总结来看,和传统的无线耳机相比,除了听音频、接打电话等基础功能之外,这批AI耳机的标配方向是充当生产力工具,在会议和商务等特定场景扩展出翻译和语音转录功能,只是在好用程度上有所区分。部分耳机也可连接语音助手,但体验生硬,Ola friend几乎是唯一主打语音问答的AI耳机。
不过,我们在手机上也能实现这些功能,为什么还要用AI耳机呢?
耳机行业从业者宫城告诉「定焦One」,区别主要在于使用体验上的细微差别。一是手机熄屏状态下也可以唤醒智能助手,省去很多步骤;二是在双手不方便操作手机的情况下,不用暂停手头的事情,例如,可以一边骑车一边选餐厅;三是涉及多人场景时,可以一人戴一副耳机实现实时翻译。
只是,这些耳机价格多在千元以上,有些甚至超过2000元,在很多产品的AI体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且部分AI耳机强调功能却牺牲音质的时候,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单,可能因人而异。
耳机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内卷到不能有短板的行业。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各大电商平台上9块9的白牌耳机比比皆是;对于价格不敏感的用户,音质和设计好的耳机也在持续迭代。AI成为了耳机行业几乎唯一可讲的升级点。
但目前来看,AI相关的功能还只是锦上添花。宫城表示,耳机先要好用再谈AI,AI目前还不是消费者必须下单耳机的理由。
AI耳机卖爆,还有几道坎?
早在2011年10月,从苹果首度曝光其数字助手Siri开始,业界就在语音交互的发展性上达成了共识,但为什么十三多年过去,语音交互依然没有成为主流?现在有了AI耳机,Siri就能成真吗?目前看来,还有一段距离。
其中最大的阻力是目前AI耳机“不够智能”且“依赖手机”,这限制着用户的购买欲。
科大讯飞旗下未来智能CTO王松就曾表示,真正的智能耳机必须是一个可独立联网、独立运算的设备,即便脱离了手机也能够使用。
宫城解释,AI耳机体积小、重量轻,计算跟存储的能力受到限制,通常需要依赖手机等外部设备接入云端的大模型来完成AI功能。因此,常见的情况是,没有手机就完成不了AI功能,更常见的情况是,即便连上了大模型,AI耳机也不够智能。
其中有几个关键卡点,比如你在手机或网页问智能助手问题,生成的答案会是一大长段,这样的答案如果在耳机里听,根本听不完;还比如你和其他人日常交流中经常会遇到被打断或对方接话的行为。因此,AI耳机的体验要想更智能,背后需要耳机厂商在大模型训练、语音动态识别、语音交互调教等方面进行优化。
同时, 无法忽略的一点是,用户习惯还未养成和耳机聊天的习惯。
图源 / 讯飞商城官网截图
目前大家默认的无线耳机的社交礼仪是,戴上耳机意味着“免打扰”或“在休息”,多数时候在办公室或者出差场景,是想获得一个比较安静的、噪音隔绝的环境。
很多AI耳机想创造“AI语音”陪伴的新场景,但宫城指出,一方面用户不习惯戴上耳机之后自言自语,在户外这也会是一个“让i人尴尬”的场景,更不习惯凡事都要问AI;另一方面为了达到“陪伴”的效果,很多AI耳机都做成开放式,使得用户戴上很久也不会耳道不适,但是这样的形态不隔音不降噪,在商场等嘈杂环境里使用体验很差。降噪和体验感,难以平衡。
不过,消费电子赛道投资人青松指出,乐观看来,AI耳机比AI眼镜更能培养起用户日常用AI的意识。“以前大家用Kimi或豆包,需要先打开网页或APP,再打字聊天,现在通过耳机就能直接和AI聊天,效率得到提升。只要AI足够好用、且回答的足够有用,和AI随时聊天的习惯会慢慢培养起来。”
另外,在手机系统权限上的缺陷,成为了第三方AI耳机品牌的“硬伤”。
青松表示,第三方AI耳机在使用时,要防止手机系统因为电源优化等操作把后台运行的耳机APP给“杀掉”,这会损害用户的使用体验。很多人也会担心,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在出AI耳机,耳机和自家手机系统会配合得更顺畅,由此形成强绑定关系,第三方耳机产品如何与之竞争?
荣耀曾在发布会上用手机里的智能助手点了2000杯瑞幸咖啡,这就是手机厂商的优势,可以调动系统内的各大应用,并深入交易环节。
“这一点以后如果能通过AI耳机实现,讲的其实就是当年阿里想通过天猫精灵智能音箱讲的故事。”宫城称,不过他认为,这还是回到了用户使用习惯的老问题,在实际生活当中,用户还没有形成通过耳机唤醒小助手帮忙点咖啡的习惯。
AI耳机,谁有前景?谁最尴尬?
放到更大的视角来看,每一代互联网巨头的崛起都与入口的争抢有关——从搜索到微信再到现在的AI,AI作为一个入口也毫无疑问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其他硬件如AI眼镜还算是一个较新的需求,不仅要培养人们佩戴眼镜的习惯,还要解决续航、AI功能优化的问题,但是市场的新鲜感和可能成为独立设备的可能性,给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创业者很多机会。
对于耳机来说,如今几乎人人都有耳机,在已经非常成熟的耳机市场中加入AI功能,更像是提升销量的手段,耳机成为独立硬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都较低。
青松解释,产品设计上,市面上虽然已经有独立的耳机硬件产品如WISHEE和iKKO,但耳机盒的小体积和小屏幕能实现的功能有限,增量体验很少,还会大幅提升耗电量;消费者心智和使用习惯上,完全脱离消费者认知的耳机硬件,教育成本更高。
同时,不少投资人向「定焦One」表示,独立硬件或许是一个伪命题。在手机体验越来越优化的今天,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手机之外的另一个独立硬件?再畅想一下,等AI Agent真的实现的那一天,我们还需要硬件吗?
综合投资人的观点,AI耳机行业不会出现颠覆式创新,这也意味着这个赛道几乎已经没有中小的创业机会,行业份额会向价格带两端靠拢,要么白牌、要么大牌。
图源 /华为商城官网截图
从这个层面来看,宫城分析,在耳机AI化的过程当中,最有优势的是手机厂商,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操作系统有不同层级的把控能力。最尴尬的是音频品牌尤其是传统的耳机品牌,他们的耳机产品此前靠卷音质和设计卖得并不便宜,但是近些年在AI功能上转型较慢,价格很高的情况下显得产品比较鸡肋。
在当下这个阶段,与其说看好AI硬件行业,不如说是看好手机AI生态的前景,以及看好AI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与第三方大模型厂商或者耳机厂商相比,手机厂商的优势在于生态整合能力。宫城称,这里的整合不光是指能够切入到生活服务环节,还指能将耳机与同品牌的平板、手表、智能家居等设备联动,并且打通设备权限和用户数据,制造更丝滑的体验。
但是手机厂商也有自己的难题。一是手机厂商在大模型问答的体验上还有待提升,苹果目前采取了接入OpenAI(海外市场)和文心一言(国内市场暂定)的方式,国内没有自研大模型的手机厂商是否会采取这种方式还有待验证。二是手机系统里的各个应用,到底会给手机厂商开放权限到什么地步,也需要平衡。
不过,讲AI故事确实也为耳机行业的未来带来了一定的想象力。
青松表示,其中一大想象力是可以进行软件端的收费。比如在对听歌、翻译、转写等功能进行免费使用次数的限制,以及未来一些AI功能可能直接变成订阅功能。另外,随着国内各家大模型的能力提升,从搜索到Chat再到陪伴Agent,AI耳机的应用场景也会有所拓展,逐渐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5年,更多消费电子的AI化会开始加速。正如李开复此前所说:今天的AI不再需要诺贝尔级别的创新,而是将现有的技术产品化、商业化、创造出真正的价值。
AI耳机行业的逻辑也是如此。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宫城和青松为化名。
高考生换机高峰来了!卢伟冰:Redmi K60、小米13真卖爆了
快科技6月11日消息,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已经结束,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学生换新手机的高峰。今日,小米集团合伙人、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发文称,昨天是全国高考后的第一天,小米之家非常热闹,K60和小米13是最受欢迎的两款产品,真的是卖爆了。据了解,小米为今年的高考生推出了考生专属1970元券包,完成高考”认证即可领取。站长网2023-06-12 03:42:4200012023年,互联网没有顶流
2023年过去了,你还记得哪些火遍互联网的新晋网红?是素人网红代表:靠一首“挖呀挖呀挖”吸粉百万的美女幼师黄老师;今年夏天再次翻红的“中老年顶流”秀才、一笑倾城;10月份爆火不到一个月即“塌房”的于文亮;这两天刚刚走红的70后中年男人“闻神”?还是平台力捧的明星代表:小红书年初的现象级带货人董洁、双11“新宠”主播章小蕙、最近火起来的明星达人吴昕?站长网2023-12-25 17:42:320000性能巅峰!一加Ace 3 Pro搭载自研潮汐架构:榨干骁龙8 Gen3性能
快科技6月24日消息,一加李杰宣布,一加Ace3Pro搭载自研潮汐架构,同时配备骁龙8Gen3平台以及24GB超大内存。李杰强调,一加Ace3Pro不仅跑分再次刷新纪录,游戏体验也再次突破天花板。在行业不可能的地狱级难度超级重载场景下(满电到关机、一边游戏一边语音、30度环境温的高温测试),一加Ace3Pro全部做到了流畅满帧,全程不降画质、不降亮度。站长网2024-06-24 14:20:140000甲骨文在其人力资源软件中添加生成式 AI 功能 帮助撰写工作描述和绩效目标
甲骨文公司周三表示,该公司正在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添加到其面向企业的人力资源软件中,旨在帮助撰写工作描述和员工绩效目标等任务。像ChatGPT这样的能够对提示生成类似人类回答的AI系统已经在技术行业引起轰动,包括微软公司和Alphabet旗下的谷歌在内的公司已将其整合到搜索引擎中。站长网2023-06-29 15:45:580002“中古品”火爆出圈,二奢商家批量打造爆款直播间
“GUGGI千万不要去专柜买,卖二手折一半都不止。”“这款包现在公价已经超3万,今天在直播间只要几千就能拿下。”“不是专柜买不起,而是二手更有性价比!”随着各平台直播业务日益繁荣,各行各业的商家纷纷投身其中,作为时尚“弄潮儿”的奢侈品玩家们更是不遑多让,早早在直播间内“摆起舞台”。站长网2024-03-07 08:38: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