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阵痛”频发,我们应该如何面对AI焦虑?
去年 5 月,美国编剧工会和演员工会罢工,呼吁提高薪资,拒绝给AI打工,超过 1 万名从业者上街参与活动,持续了近 100 天,对美国娱乐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这次罢工也是人类抵抗AI威胁的首次集体行动。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遍布着颠覆性技术,每一次变革都会造成新一轮的恐慌,我们把它暂且称为“换代的阵痛”。
如同珍妮机被发明之后,大量纺织工人面对被替代的恐慌,集结在夜晚想要毁掉这个能解放人类生产力的工具。
他们抗拒,却抵抗不了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
同样的故事,在AI时代再次发生。 7 月以来,番茄小说的AI训练补充协议受到关注,引起不少作者发文抵制AI训练,而后,番茄小说又上线了解除相关条款的功能入口,以回应创作者诉求。
事实上,自从ChatGPT出圈以后,人们对于AI的焦虑和恐惧就从未停止过。今年,生成式AI加速渗透各行各业,这种焦虑也越来越具体,画手、电影人、网文作者、出租车司机都以群体之名发出了信号。
在当下,或许我们更应该讨论,身处于时代的缝隙中的人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走过这段过渡期?技术方、平台方又应该如何帮助人们借助AI成为真正的“超级个体”?
1
AI写作:能“打辅助”,但当不了“输出”
在此次AI训练争议中,有一个颇为有趣的插曲:一位网友发现,阅读平台上惊现作者 3 个月写了 200 余本小说,非人的速度极有可能是AI创作内容,但是一看阅读量,几乎没有一本有正常阅读。
随意翻看这一本本模板化的标题和设定,被AI写作取代的焦虑似乎一下子减轻了。毕竟,没有人类灵魂的AI写作,简直就像是一个爱“水字数”的摸鱼狂人,完全没有解放人类双手、自觉替人打工赚钱的能力。
不过,AI做不了好代笔,不意味着不能成一个好辅助,那些用AI辅助写作的人,已经赢麻了。
去年 10 月,一篇“100%由AI创作”的名为《机忆之地》的小说,获得了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的二等奖,据了解,这篇小说是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沈阳通过对话形式,逐步提示AI创作而成的。他指定了卡夫卡风格,经过 66 次对话,输出约 43061 个字符,从中复制出 5915 个字符,最终完成了《机忆之地》的参赛版本。
无独有偶,今年 1 月, 33 岁日本作家Rie Kudan凭借自撰的小说《东京共鸣塔》,赢得了日本顶级文学奖「芥川奖」,她提到获奖作品中有5%是AI直接生成的,并提到自己在创作之外,也经常与AI交流,倾诉那些她“无法与任何其他人谈论”的内心想法。
获得中国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项“银河奖”的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陈楸帆也提到,目前在使用AI帮助创作,把AI看成是 24 小时都可以与之讨论创作的“助手”,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
从题材来看,科幻小说以虚构为主,如果说人类作者更容易受限于物理世界的束缚,那么AI天马行空甚至偶尔前言不搭后语的组合,反而能带给作者一些突破常规的灵感。
不过,相比科幻,AI更擅长的可能是推理、网文、短剧这类相对结构化的内容。
以推理小说为例,作者可以通过提示词确定核心的故事线、悬疑点、人设和冲突,就像在白板上钉下了一个个关键节点,至于节点间如何串联、具体的场景和气氛如何渲染,可以交给AI来完成。
同理,网文小说也是如此。玄幻、仙侠、重生等题材相对固定,且不同于文学创作,网文的商业属性强,作者通过付费阅读、打赏等方式获得收入,因此内容创作也更容易迎合读者和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网文的题材、结构、世界观具有流行化、模板化的特点。
而AI的介入,恰恰能够帮助创作者处理这些模板化的内容。
例如番茄AI写作工具中的“AI起名”,在作者构思小说人物和物品时,能够帮助作者起名。一位剧本编剧曾对硅星人提到,在日常工作中,起名是一件很头痛的事,但现在只要把人物角色设定喂给AI,AI几秒就能取出十个名字,任君挑选。
与人名类似的,还有玄幻小说中的功法、门派、宝物、妖魔的具体设定,让作者一个个构思,可能翻遍整个《山海经》,琢磨到头秃,也不一定能想到和其他小说差异化的表达,而现在,可以交给AI来生成,作者只负责把关即可。
除此之外,在写作的前期,作者的资料收集工作也很繁琐。当主角是医生、警察、教授等专业型职业时,由于作者本身缺少相关知识,容易导致创作脱离实际、出现漏洞。而AI的知识储备和搜索功能,可以帮助作者扫掉知识盲区。
在这个过程中,之所以AI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从技术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AI生成的内容是基于已有数据的概率分布,而不是真正的创造。
按照已经习得的概率分布,根据已生成的文本序列(即前文),来预测下一个最可能的单词或短语,这个过程中,AI模型只是在现有的知识框架内进行组合和扩展。
但创造全新的概念或思想,恰恰是文学创作最重要的一点。正如那 200 本无人问津的图书一样,这意味着没有人类的prompt,没有灵魂的纯AI写作可能寸步难行。
1
如何度过AI阵痛期?
不过,即使是辅助作用,当下创作者们的焦虑也是难以避免的,甚至每一轮新技术的扩散,都依赖时间的推进,来降低人们的抵触感。
1962 年,Rogers教授在《创新扩散》一书中总结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基本规律,并提出了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
曲线图显示,新技术在发展初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接受程度低,随着渗透率提升,一旦突破某个临界点,渗透率提升的速度就会加快,当渗透率超过40%~50%的时候,提升的速度又会逐步放缓。
这一规律在智能手机、ERP系统、移动银行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等场景中反复被印证。而AI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新技术也是如此,按照曲线图来看,考虑到当下的技术仍未成熟,甚至还不算真正进入扩散阶段。
目前,番茄小说不是国内唯一开设AIGC工具的网文平台,平台方们都陆续加入了推动AI写作的队列。
早在去年 7 月,阅文集团上线了行业首个大模型“阅文妙笔”及作家助手妙笔版;七猫平台也与百度的“文心一言”合作,为作者提供“AI助理”等相关辅助写作功能......
对于平台来说,AI可能会重构写作与阅读关系,也被网文平台视作是通向下一个时代的船票。因此,如何帮助创作者们更快更好地使用AI,成了各大平台和技术方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让AI继续深入产业化改革被卡住的一大原因,就是作者们对于AI创作的抵触。
正如创新扩散中早期的接受者往往是与该技术更为接近的人群一样。颇为有趣的一点是,科幻领域的作者最先接受AI辅助创作。因此,在推进AI写作的过程中,平台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对新技术的接纳程度不同,从科幻类目、头部作家开始试点推进。
其次,则是AI工具是有使用门槛的,个人使用效果会影响AI的被接纳程度。一般而言,个人储备越丰富,思考越完整,就会觉得AI越好用,毕竟,AI是无法凭空捏造的,当创作者的prompt不清晰时,AI只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无法从海量的信息里抽取出一个个字符、补丁,制作成精巧的小说、画作。这就需要平台与创作者协作,不断提升工具易用性,让创作者真正感受到AI带来的生产力解放。
除此之外,此次番茄的协议的事件,也将AIGC立法、AI数据规范等问题摆到了最前端。
尽管大部分人的视线集中在网文平台本身,但实际上,在各大网文平台之外,由于盗版书本身十分泛滥,大多数创作内容都是可以被技术爬取到的,这是在网文平台之外,创作者们所面临着的水下的危机。
在大量文章作品未受保护的背景下,如何界定AI生成和AI抄袭,以及AI创作者和普通创作者的著作权如何保护等问题,都需要相关规则给出解决答案。
从数据价值和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AI采用凝结了创作者劳动结晶的作品进行训练,是否需要支付费用,或者置换为内测使用AI创作工具的权益,抑或是限定可用于训练AI的数据范畴......这些问题都需要平台和创作者达成共识。
在国外,Reddit等平台已经开始向使用其API训练AI的公司收取数据使用费。例如,Reddit宣布将向包括微软、谷歌和OpenAI在内的公司收取数据使用费。
在推动AI改革行业的过程中,作者、平台、规则缺一不可。毕竟,技术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人决定着目的地通往何方,以及如何让手段本身保持适当性。
一单收入16元,270万骑手送闪送上市
成立十年的闪送,终于走到上市的关键时刻。美东时间9月13日,BingExLimited(闪送必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闪送)正式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在此前的7月4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了关于闪送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站长网2024-09-17 10:01:530000哩布哩布AI重新上线 或已完成备案
还记得今年9月份突然下线的AI绘画网站哩布哩布AI吗?此前大家猜测可能是没有备案的原因。而现在,小编发现,哩布哩布AI目前已经重新上线了,用户可正常访问。体验地址:https://www.liblib.ai/据了解,哩布哩布AI是一个拥有众多模型的网站,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全、最热门的素材。站长网2023-10-07 12:05:460002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建议放慢人工智能采用速度
两位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DaronAcemoglu和研究生ToddLensman,提出了一种经济模型来解决对人工智能(AI)的监管问题。他们认为,对于具有变革性的技术,较慢的推广可能更好,并且结合对该技术的税收和对特定行业使用该技术的限制,可以取得最佳效果。站长网2023-07-13 08:59:500000游戏出海,需要重新理解TikTok:精细化运营引领全球增长
本土游戏产业正在国际市场上掀起一场风暴。根据刚刚发布的《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4年上半年,游戏出海收入达到了85.54亿美元,同比增长4.24%。但在产品足够好之外,面对全球变幻莫测的互联网市场,游戏厂商应对变化的方式仍然不够。站长网2024-08-08 21:21:420000再破5万的理想,经历了什么?
造车新势力的7月销量有很多亮点,比如,蔚来实现连续三个月稳在2万辆之上,小米又交付了超过1万辆,零跑也创下新高。不过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得是理想。理想在7月交付5.1万辆,排在新势力第一,不仅再次冲破5万关口,还创下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也创下中国新势力车企月交付最高纪录。7月各家的成绩单是这样的:站长网2024-08-07 09:04: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