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87

到处都是知识演员,怎么避免被割韭菜?

站长网2023-11-07 22:20:300

2017年,在当时的网络语境下被认为“油腻”、“拧巴”、“落后于时代”的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许知远,开启了人物访谈节目《十三邀》的第二季,第一个嘉宾采访了米未传媒的创始人马东。

当时的马东因为做了《奇葩说》这档节目,风头正劲,被认为是继罗振宇之后,对知识的传播开启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在《十三邀》的第一季第一集,许知远带着一种传统知识分子的偏见,采访了罗振宇。

整个访谈战火味十足,许知远不断地暗示罗振宇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把知识做成快餐产品,卖给用户。而罗振宇用他出色的公关能力,回应了许知远的质疑:“我屁也不是,我也没有什么学问,我不过是个知识点亮者。”

以同样的状态,在第二季第一集,许知远采访了马东,暗示了同样的问题。

马东说,大众传媒的作用,不是追求最前沿,最前沿是学者的事情,是思想者的事情,大众传媒的作用是让没有接触过的人接触到相关的知识。虽然现在识字率提高了,但是95%的人,还是在生活的,他们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娱乐。

这两集经典的采访,都在试图定义互联网加持之下,面向大众传播知识时,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在采访马东那一集采访里,许知远还顺便跟《奇葩说》辩手如晶,如晶谈到自己的工作:“我们其实是思想上的演员。”

如晶的回答其实概括了知识付费行业的从业者的角色,那就是———知识演员。

所谓知识演员,就是用自己的文字能力、口才、演绎能力、情绪代入、形象、讲故事能力等,把知识“表演”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学习的人,更容易接受,或者吸引学习的人注意。

知识演员在表演知识的时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科普知识,用故事、用趣味的表达方式,让学习者接收起来没那么沉闷。因为知识本身是干巴巴的,但是如果一个优秀的知识演员,能够把知识演绎得活灵活现,那么他就能够让学习者快速吸收的同时,吸引更多学习者来学习

这一类知识演员,通常比较优秀,在做知识演员之前,大多数都是知识从业者。比如当年火爆的百家讲坛,里面的老师易中天,原来是厦门大学的一个教授,因为讲授历史时,用比较有趣的方式来呈现历史知识,于是被邀请参加了《百家讲坛》,一炮而红,成了那个时代最有名的知识演员,后来的于丹、曾仕强、纪连海等人,也是用了这种方式,火爆大江南北。

罗振宇、马东,包括后来的薛兆丰、樊登、罗翔等,都是互联网时代非常牛逼的知识演员。

他们本来就是知识工作者,把枯燥严肃的知识吃得非常透,所以在表演知识的时候,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专业感,因此吸引大量的粉丝关注,购买他们的知识产品。

因此你可以理解,罗振宇、马东、薛兆丰等人,是知识演员领域的刘德华、梁朝伟、周润发等等,他们都是有过硬的知识基础,然后又能把知识演绎得惟妙惟肖,因此名利双收,桃李满天下。

这些人的牛逼,但不代表整个行业都一样。

知识付费火爆之后,知识演员遍地开花,各行各业都冒出一大批知识演员,美其名曰:知识IP。

就像演员行业有厉害的演员,也有各种十八线的小演员一样,知识演员领域也出现这种情况。随着短视频的火爆,大量的人融入来,开启自己的知识演员生涯。

他们有的是传统搞培训的,有的则是口才特别好表达能力特别强的圈外人士,通过搬运、洗稿的形式完成了文案,然后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演绎出来,最好带点情绪,跟热点,同时态度鲜明,给人一种肯定感觉。这种内容多多少少引发网上用户的共鸣,于是关注,购买他们的课程。

有的更狠,深谙人性的弱点,直接上来就满嘴跑火车,但是非常自信,日子久了,也能吸引大量的关注。至于卖出的课,也几乎采用同样的模式:抄袭、洗稿、再编辑,完成了交付的商业链路。

面对着鱼龙混杂的知识演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知识演员时代的学习?

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出来混,是一定会被割韭菜的。

无非是被谁割,对方割得狠不狠的问题。被割韭菜的本质,是你的认知跟不上你的选择。别说学习,你买东西,一样也容易被坑蒙拐骗。

比如你去拼多多买气泡水,贪便宜,或者看得不够仔细,一不小心就买到山寨的。买书也一样,中国每年出版20多万种图书,而真正适合你读的没几本,但是很多书的封面都设计得很有感觉,你一不小心就买到烂书,被骗了钱不说,还浪费了阅读的时间,甚至对你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所以同样的逻辑,知识付费,鱼龙混杂,一不小心就买到山寨课,或者割韭菜的课程。

这个时候怎么办?

第一,要有开放的心态。多聪明的人,都会买到烂书,多谨慎的人,也会买到不好的课程。这种情况下,要深刻认识到,自己一定会被割的,只是被割多和割少的问题。因此保持开放的心态,买到差的课迅速扫一眼,当沉没成本了,然后基于这个经验再继续选优质的课程,被割多了,慢慢会形成自己的选课方法论。

第二,培养甄别知识演员的能力。虽然现在的知识演员也爱包装,但是真正厉害的知识博主,都有几个特点:一定是行业的从业者,在某个领域深耕过的,而不是那种宽泛的知识集邮者;一定是能持续的产生原创的观点,而不是那种油头粉面,天天对各领域指东道西,迷之自信的套路化培训师;不一定口才好,但是内容很扎实的。

第三,学会分辨干货与情绪的能力。优秀的知识演员,都是着重干货和观点,而拙劣的知识演员,都是着重情绪、满嘴跑火车,一脸自信。你自己克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能够辨别别人是不是情绪大于干货。

第四,不要迷信任何人,再厉害的知识演员,也如罗振宇说:“我不过是个知识点亮者”。说白了,人家是知识导购者,开知识导购网站,帮忙测评知识的。虽然自己也推出知识产品,但是他的主业是知识导购。所以这类知识演员,是比较靠谱的,关注他们能拓宽你的视野,至于你自己能去到哪里,全靠自己,不能迷信别人。

第五,最怕是那种什么火推出什么课程的知识演员。人不是万能的,如果一个知识演员,本来体量很小,不是做平台的。PPT火了他推出PPT课,人工智能火了他推出人工智能,元宇宙火了他推出元宇宙。那么大概率就是专业收割者,因为他不是万能的,只能说是个牛逼的收割高手。

基于上面五条的判断,我们基本能够大致认清楚一个知识演员有没有水平,课程值不值得买,他的账号值不值得关注。

另外我发现一个特点,优秀的知识演员,他的文字功底很扎实的,所以尽量看看他的微博和公众号,看看有没有不错的文字内容,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他有没有思想,有没有原创能力。

如果单纯靠短视频横空出世,本身文字留存不多的人,往往是靠表演整合内容来收割的知识演员,这就要谨慎了。

面对互联网时代洪水般的信息,我们如何在这里面捞到自己的鱼,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命题。

它意味着信息差,意味着认知差,意味着学习差,意味着财富差,意味着安身立命差。

所以,每个人要逼自己,成为一个有效的信息猎人,否则,你就可能是被打猎的对象。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